股票中上涨几个点?
1,股票涨跌是以%还是点数 股市交易是按价格百分比来计算的。也就是说10元股价下跌到9元就是跌了百分之十;反之由9元至10元就上涨了10.以人民币计算每股市价涨跌幅限制为不超过百分之十,所以通常以‘’涨/跌X%”表示涨幅或跌幅多少; 以美元计价的港股没有涨跌幅制度限制,但每日开盘前会由联交所进行停牌调整,所以港股的报价通常都以“涨/跌X个基点(basis point)”为单位。 “基点“这个单位比较有趣,它的定义是把股价指数增加或者减少一个基本指数单位所引致的每股股价变动幅度。在恒生指数里,一个基本指数单位为52.25,那么一个基点是0.02%。 所以当你看到香港证券报上写着某只股涨了“3个基点”时实际上是指该股的价格上涨了0.2%。 另外,由于A股实行的是涨跌幅度的制度,所以有时媒体会用“几多几少”“几多几钱”来代表具体的百分比数字,如“升7.76%”、“跌-4.58%”等等。
2,“几个点”的由来 “几个点”的来历要从上海和深圳股市的发展过程说起。 在中国股市刚刚起步之时,交易采用全额保证金制(即股民买入股票必须用全部资金),并且不设涨跌停板(也就是当天行情的最大波动范围没有限制)。这样,当股市大涨大跌时投资者面临的风险极大,同时,为了维持股市正常发展,政府也必须花费大量财力来维护股市稳定。因此,从85年到90年初,股市一直在低迷状态徘徊不前。直到政府决定对股市进行改革后,这种局面才被改变。 改革的思路是通过提高股民参与交易的门槛来降低整个市场的风险性,于是,1990年12月和1991年7月沪深两地分别成立了证券交易所并相继推出涨跌幅度为10%的涨停板制度和跌停板制度以及T+1交割等制度,从而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熟悉的A股游戏规则。 而因为涨跌停板制度把一天之中最大可能的股价波动幅度限定在了上下百分之十之内,所以当股民们说某某股今天涨了"两个涨停"或是跌了两个“跌停”时实际上就是指这只个股当天的收盘价相较前天涨了10%或是昨天收盘价下跌10%(注意这里的基准日期通常默认为昨日收盘而非前天收盘,原因见下文)。当然还有更形象的比喻:一只股票如果当日连续涨停,那它就像打了一个喷嚏一样;而连吃两个跌停那就是被重击了一棒子!其实不管是打喷嚏也好被打一棒也罢,对股民来说这都不是什么好事哟~ 当人们熟悉了这些新规则并开始炒股之后,便逐渐将它们与原来的成交额换算方式挂起钩来并用作衡量某一交易日涨跌幅度的单位。从此,“几个点”的概念流传开来至今仍被人们广泛使用着。
最后补充一下上面提到的T+1交割制度的由来:最初我国股市采用的是T+3交割方式——当日买进股票须三天后才能卖出,而当日卖出股票所得款项也需三个工作日才能取出用于再次买卖其他品种股票或其他用途。这种方式明显不利于股市交投活跃度提高和市场稳定发展故后来改为现在的T+1交割方式以提高效率加强监管力度。然而由于T+1制度下新股发行规模相对较大加上其具有吸纳资金功能等因素使得不少机构和个人都在打新股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人力物力财力甚至不惜铤而走险做出违法违规之事由此又导致了市场乱象丛生,最终迫使管理层不得不出台新的举措来解决这一难题----这就是现在大家熟知的“T+0”政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