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值股票有哪些?
关于“垃圾股”、“壳资源”这些概念,在2017年1月份开始实施注册制以前,都是A股的“特色”词汇。 “垃圾股"其实本身是一个中性词。 之所以会给人感觉贬义,是因为垃圾股大多集中于曾经被爆炒过的题材股上边;并且由于过去几年市场的投机氛围浓厚,很多垃圾股炒作起来毫无章法可言:业绩好不好无所谓,只要故事讲得足够动听,就可以获得市场炒作资金的追捧;一些上市公司干脆就是大股东把自家资产打包一出售,就完成了一个资本局,然后剩下的事情就交给散户们去接力了——最后结局大家也都能猜得出来:一地鸡毛!! 所以对于投资者而言,要规避的不仅仅是所谓的“垃圾股”,更要规避那些炒作起来的“垃圾股”——毕竟谁也无法保证哪只个股会成为下一个“暴风科技”(2015年的大牛股)或“乐视”(2016年和2017年一季度的大牛股)。 至于什么是真正的垃圾股呢?我认为至少应该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中的任意一条: 一、公司基本面出现严重恶化;比如说连年亏损;或者主营业务发生巨变;又或者控股股东出现重大违约等,总之是公司的经营情况开始无法令市场满意; 二、股价透支过高:这主要从二级市场的表现来衡量.比如一个公司每股盈利1元/股,股价长期在10元左右徘徊,而突然有一天有个利好消息传出,导致股价迅速飙升至40元以上......这种情形下,该个股就很可能出现了透支的现象. 三、没有成为主流热点题材。
随着注册制的逐步推行和成熟,以后估计不会有什么“垃圾股”一说。 但是对投资者的要求却越来越高:除了需要了解上市公司的基本运营状况之外,还要学会通过财务报表、行业信息等途径来判断其投资价值大小,最终根据自己的判断进行买入卖出操作(买的时候看估值水平,卖的时候看市场预期)…… 其实,如果投资者想让自己的投资能力得到快速的提升的话,不妨多做一些尝试。
最后推荐大家阅读一下日本股神冈田善雄所著的《股市人生》系列丛书!这套书通俗易懂,虽然书中所举的案例多是国外的情况,但是道理却是通用的。 特别是其中的《股市的常识与技巧》,读完后你会对自己的选股方法有一个全新的认识,相信你一定会对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股市交易者有着自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