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三维股票为何停牌?
关于“3D打印概念股”被爆炒背后的深层原因,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专家。 中国证券报记者昨日独家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理事长曹惠杰。他告诉记者,作为中国工程院的重点咨询项目之一和我国3D打印工程化及产业化战略研究牵头单位,中航工业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从事3D打印技术的基础理论、关键材料和工艺技术的探索与研究。 他说,目前国内的3D打印技术主要应用于模具加工、医疗和工业设计等方向。模具行业对3D打印的需求量最大;由于医疗器械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和市场准入门槛,因此该领域是3D打印技术最具潜力的应用市场之一。 在众多国内企业中,山西三维以“金属粉末”切入3D打印产业链。公司股价从1月4日起开始连续涨停。 “山西三维的3D打印业务规模较小,仅占营收约5%的比例。”有券商分析师对记者说,公司股价之所以被爆炒,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受到了近期3D打印概念股的集体炒作影响。
对此,曹惠杰指出,3D打印的技术路线较多,包括光固化和熔融沉积成形等,不同的技术路线对应的设备也差异较大。不同材料的3D打印机价格也有巨大差别。比如用于制作金属零件的大概需要千万元级别,而用于制作塑料产品的只需要数万元人民币左右。 他还介绍说,尽管3D打印技术已经较为成熟,但大规模推广还需要解决很多问题。一是高性能专用材料匮乏,二是生产出的产品性能不够高。三是成本较高。四是下游客户使用习惯的培养。五是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 目前中国的3D打印企业大多处于试产阶段,实现规模化生产的少之又少,因此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记者还了解到,一些3D打印企业的业绩并不理想甚至亏损。例如,上市公司山东墨龙主要从事石油钻杆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去年三季度报告称,公司在没有新增固定资产和建设的情况下,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了81.1%。而另一家3D打印概念股江苏南通锻压则在今年三季报中指出,上半年亏损671.8万元,去年同期盈利254.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