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看好的股票好吗?
好多年前,大概十年以上了,在华尔街听到一个关于“买外国股票”的真知灼见——买外国股票,就是买国外公司的生意,而中国的企业在外资眼里就是“待宰的肥猪”。所以如果你买了某个外企的股票(如微软),你就等于买了那个公司在中国市场的生意;同样,如果你买了某中企的股票(如中国石油),你也几乎等于买了这个公司在海外市场(主要是西方)的经营业务。 这句话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
中国有很多优秀的企业,但也有很多差劲的企业。当某个中国企业被外资看好时(特别是买了很多的股份使得这家公司成为中概股中的“洋股东”之一),通常意味着该中企的业绩会在短时间内大幅提升,因为外国投资者最为精明之处在于,当他大量购买一家企业的股票时,往往证明这家企业的经营状况会显著改观(不然他干嘛要买入而不卖出呢?)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我不知道其他行业怎样,但我所了解的IT行业的情况是——有些外企确实对中国企业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如微软对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提供巨额补丁和升级服务),但这些支持大多是基于商业合同的,而不是无条件的;而且这种支持与获得的技术本身价值相比,往往是微不足道的。如果这些外资企业真想要那些技术的话,花点钱从别的渠道买回来就好啦,其实他们最想要的往往不是某些特定的技术,而是某个企业或机构作为组织实体存在所拥有的权利、地位和名声,而这些东西是能用钱买到的。当然,对于某些“来料加工”型企业,例如芯片代工厂,你可能会得到真正的最新技术,但这已经属于另一个范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