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汽车和上海大众?
先说结论,对于消费者来说,二者没有任何区别,都是“合资”品牌;但对于汽车行业,二者的意义可以说是天差地别。 最近汽车圈被“合资”二字刷屏了,引发这个现象的就是上汽大众宣布要引入ID.系列,打造第二个电动车工厂。
按照大众的规划,到2030年,全球累计销量750万辆电动汽车(包括ID.3、ID.4,以及未来国产的ID.6),其中一半是在中国卖掉的。为应对这一目标,大众在中国市场下了血本——除了投资189亿的江淮大众生产线外,还投资了156亿在上海新建工厂,新工厂将生产大众ID.系列的纯电车型,预计新车将在2023年下半年量产,初期规划年产能35万辆,最终达到75万辆。加上此前已经投产的上汽大众新能源车间,以及即将建成的一汽大众新能源车间,大众将形成南北双车基地,全面抢占中国市场。 这对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是个巨无霸级的打击,因为从品牌影响力来看,大众妥妥的第一梯队,无论产品还是口碑,都是第一梯队的水平。而且这次大众是带着诚意来的,根据计划,在新工厂正式投产后,其生产的电动车型将直接对标特斯拉Model Y,售价区间同样定在25-35万元之间。
当然,有诚意不代表就不会伤害到其它竞争对手,以目前的消息来看,大众这套打法显然是有备而来,瞄准的就是像蔚来、理想这样的新势力,以及比亚迪这样混得不错的传统车企。 对消费者来说,可能最大的感觉就是选择更多了,因为合资品牌进入纯电动领域早就有规划,像北京现代的菲斯塔EV,东风本田的思锐CR-V插混版都已经上市,而全新丰田卡罗拉和雷凌的混动版本也即将登场,再加上大众已经官宣要来的ID.4,选择一台合资品牌的纯电动车型不再那么难。 但这一切对于我等吃瓜群众而言都毫无意义,因为这些合资品牌的首款电动车之所以敢定价这么高,就是因为消费者在选车的时候,首先关注的并不是汽车品牌是不是合资,而是这个品牌旗下第一款电动车是否值得买。
如果值得买,那么品牌就自然追上了;如果不值买,那再好也是无福消受,比如今天上市的奇瑞瑞虎e,起价仅12.99万,虽然设计一般且配置丰富,但考虑到50:50的后驱、163匹的马力和401km的续航,作为代步车来说是合格甚至优秀的。
因此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与其问这些合资品牌的电动化路线是什么意思,还不如多去四儿子店实地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