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上海做什么最火?
2015年,上海GDP总量首次突破2.50万亿大关达到2.53亿,比上年增长6.7%,增速比全省和全国高0.4个和0.2个百分点;人均GDP达12.3万元,比上年减少0.3%。2015年的上海,到底发生了什么,能让这个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重新焕发活力呢?
首先,我们必须得承认,作为全国经济的龙头老大和城市发展的风向标,上海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许多问题。 产业结构不够合理,重化工业严重挤压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城市消费水平持续提高但消费率一直很低,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成本上升等等问题一直是上海发展的痛点。如何调整经济结构,发挥比较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一直都是上海市政府关注的重点。
早在今年三月,上海就出台了《上海市产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行条例》,旨在通过设立政府投资基金,扶持上海产业发展。
四个月后,也就是最近,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长三角城市群将作为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引领经济发展新模式。
作为长三角核心城市的上海在这一背景下势必会再次迎来发展机遇,以产业转型为重点加快城市发展步伐。
除了政策利好,上海自身也在积极寻求转型。2015年上海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9万亿元,比上年下降14%。其中,产业投资项目3824个,比上年减少14%,平均每个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在7000万元左右。
从数据上看,上海的固定资产投资和项目建设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这说明上海正在有意识地控制投资规模和方向,把主要精力放在优化结构和质量上。
那么,哪些行业在上海的转型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呢? 根据2016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的《上海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发展规划(2016-2020)》显示,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绿色低碳创新发展之城。
目前,上海已经制定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上海市促进新能源汽车应用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还设立了“清洁空气行动财政奖补资金”,对达到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实施节能减排的项目给予一定支持。
作为全国汽车产销最大的城市,上海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于快速崛起阶段。据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吴清近日透露,上海计划到2020年年末新能源汽车累计推广量要达到20万辆,占汽车总销量的比重要达到20%以上。如果这一目标能够顺利实现,上海将在今后三年成为全球最大燃料电池车示范城市。
除了汽车行业,电子制造业和生物制药业也是在沪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发展方向。根据《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创新升级工程实施方案(2016—2022)》,到2022年,上海要力争把电子信息产业打造成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