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中国深圳?
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这里的人来自五湖四海,深二代以上海为母城者不在少数。所以深圳的文化也是多种多样的。 首先我们来看传统意义上的“文化”——文字、语言、艺术的形式等,这些传统文化的载体在深圳其实没有受到太多的影响。因为传统文化本身就有很强的凝聚力,而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之一,更是重要的情感纽带(不然普通话和粤语为何能同时存在)。因此虽然深圳外来人口比例高达70%以上,但是传统的书面语和口语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同化。除了少数地区(如客家人的村庄)还保留较纯正的语言之外,大部分人的母语都逐渐变成了普通话。这种同化是自然且成功的,所以作为移民城市的深圳并没有像芝加哥那样出现“我听不懂你在说什么”的窘境。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新时期的“文化”——大众传媒所塑造的价值观和文化产品。这类东西最容易在异地他乡引起排他性排斥反应。好在深圳的产业经济是以对外贸易和科技研发为主的,对国内文化产品的依赖相对较小,所以在引进外资的同时也能很好控制本土文化输入,至少不会出现像上海那样严重的问题——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
不过,这并不代表着深圳就没有自己的问题。深圳的房价和贫富差距已经是老生常谈了,在这里就不赘述了。我想说的另一件事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留在深圳而不是回老家,因为他们觉得深圳的机会更多,生活也更舒服一些。但这样的话就会形成一个马太效应,即有钱的越有钱,没钱的越穷。所以如果政府不加以调控的话,深圳将越来越偏向高级白领和外籍人士,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多元国际大都市”,中下层民众的生活将会越来越困难。当然,这也是全国大部分一线城市面临的问题,并不是深圳独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