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富去哪了?

蔺玉祥蔺玉祥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2021年的新闻,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00元 2020年,全国人均GDP为72447元人民币(折合1.1万美元),这个数据是扣除消费后的可支配收入,也就是挣的钱。 这个收入是什么概念呢?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人均收入相比,已经是比较高的水平。但是和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以美国为例,2020年美国GDP总量达21.9亿美元,平均每个美国人年收入达到6.1万元人民币,是中国居民的7倍之多! 那这么多的差异从哪里来呢?其实主要来自于税收和社保的缴纳,我们都知道美国是没有像中国人一样的个人所得税和社保公积金的,这些福利制度大大降低了美国人的现金支出,提高了他们的可支配收入。

而中国的个税和社保都是全球最高水平之一,尤其是社保费,简直就是按工资比例扣,几乎每个月都是从工资里直接扣,这样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用人成本,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因为钱还没有到手就已经交出去了。 中国还有高达99%的消费者税收,这又是一笔巨大的开销从消费者的口袋里掏钱。 所以你看,税收和社保在中国不仅从居民嘴里抢钱,而且是从每一个企业的账户里直接划走,这就导致了居民手里真正可支配的收入其实是很少的。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中国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全世界居民平均水平的一半,低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当然有人会问了,为啥我国的最低工资水平和最低的工资待遇一直是全球最高的,为啥还要交那么多的税呢? 其实,如果单纯比较收入的话,我国很多群体的实际收入水平比最低水平高出很多,比如我们的公务员、教师、医生等职业,他们的实际收入要比同级别岗位的其他国家人员高一截! 但问题是我国还有很多低收入的人群,比如农民工,他们是既没有住房公积金也没有企业社保的一批人,他们的收入是完全进入个人的腰包,虽然可能没有交太多税,但是生活成本其实很高。

太叔晨晨太叔晨晨优质答主

如果要问中国的财富去了哪儿,可以肯定的告诉你,不是藏在山洞里,不是运到国外去,而是变成了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不断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均国民收入只有几十美元,连饱暖都成问题,而如今,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已经突破了1万美元,人均住房面积超过四十年的前七倍,家用汽车、电脑等耐用消费品进入寻常百姓家,衣食住行用等传统消费也朝着健康、绿色、智能、时尚等方向提质升级。

文化消费、旅游消费、教育、医疗、信息等新兴消费方兴未艾,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激发经济增长内生动力,还有很大的空间。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