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罗拉是中国企业吗? 摩托罗拉是美国的,由美国摩托罗拉公司(Motorola,Inc.)直接管理。 2013年4月,联想集团与摩托罗拉正式签署协议,宣布联想要收购摩托罗拉资产,成立新的合资公司。根据协定,联想将支付2.9亿美元购买摩托罗拉的CDMA业务以及部分专利和授权许可;另外,双方还将分别向新合资公司投资7.5亿美元和6.5亿美元,并承担10亿美元的债务,以获取该业务的控股权。
此次交易包括摩托罗拉无线设备部门、摩托罗拉设计中心和位于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部分运营单位。 2015年4月,联想完成对摩托罗拉收购,正式接管该公司。 目前摩托罗拉的产品主要有:全系列智能手机,如Moto Z、Moto X、Moto G等;平板电脑及衍生产品,如Moto Pad F 8.0、Moto Tab E 8.0等等;还有面向企业用户的高端笔记本产品。但手机和平板电脑的销量都在不断下滑,仅靠高端智能硬件和物联网设备来支撑营收。
赞同 368 喜欢 收藏发布于 2024/5/23 10:23:21 摩托罗拉并不是中国企业,摩托罗拉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伊利诺斯州芝加哥的通讯设备生产商,主要业务涉及无线通信系统(基站等)、通讯终端设备(移动电话及无绳电话等)、电子元件以及多媒体产品。全球员工约7万 多人,90% 以上从事研发,生产及销售,是美国财富杂志评出的世界500强企业之一。
摩托罗拉的历史:
最早的摩托罗拉并不是一家生产无线通讯设备的公司,而是生产电子管。摩托罗拉的历史可以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28~1955 年) 作为电子产品制造商的摩托罗拉由高德弗莱·英格比(Galvani F.E.Ingele)和保罗·高尔文(Paul V.Galvin)于 1928 年创建,最初只是芝加哥的一个生产汽车电热塞的小作坊。1929 年美国爆发经济大危机,汽车工业受到沉重打击,汽车电热塞的生产自然也一落千丈。为了使企业得以生存,高尔文兄弟不得不开始着手研究新的电子产品,当时,无线通信刚刚诞生不久,无线收音机正在被大量地用于汽车导航,便携式收音机已作为高档品开始进入美国家庭。受其刺激,高尔文兄弟决定以无线通信为突破口,使企业起死回生。1929 年 12 月高尔文兄弟在芝加哥建立了生产各种无线通信设备的公司,将生产的第一批车用收音机产品商标定为“摩托罗拉”(Motorola)。公司成立之初,除了要同当时美国其他十几家无线电通信制造商展开激烈的市场竞争外,还面临着大萧条的阴影。当时大多数人的收入都不高,人们往往要仔细地计算每一分钱是否花得值。为了扩大摩托罗拉产品的销售量,保罗·高尔文亲自到电台去为他的收音机做广告,向听众保证:如果他们买的摩托罗拉收音机出现任何故障,都能得到制造商的免费修理或更换。
除了做广告之外,保罗·高尔文还亲自出马拜访汽车装配商,与他们商讨将摩托罗拉收音机预先安装在汽车内部的方法。由于保罗·高尔文的勤奋和智慧,摩托罗拉在 1930 年的经济恐慌的浪潮中,不但没有被淹死,而且越做越大,销售量大大增加,职工人数随之也猛增到 422 人。摩托罗拉先后生产出车载式收音机、家用台式收音机、便携式收音机以及世界上第一台汽车防盗报警器。
1940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美国于 1941 年正式参战,战争使摩托车和汽车等车辆的消费几乎全部停止,但为适应战争需要,对无线通信设备的需要量却大幅度上升。摩托罗拉作为专门生产无线通信设备的公司,理所当然地承担了战争订货。为了实现军需订货的“优先”生产,保罗·高尔文专门建起了一栋生产工厂,以便使军需品与民用品分开生产。战争中,美国军方急需一种用于步兵通信的便携式无线电设备,但当时美国国内都没有生产,因为当时没有一种电池小型、可靠,重量又轻的发射机。许多科学家们都束手无策,保罗·高尔文接到此通知后,经过艰苦的研究,利用他的智慧,终于研制出符合军方要求的无线通信设备。因此,摩托罗拉成为 40 年代美国专门生产军用无线通信设备的骨干厂家,为盟军的取胜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公司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当二战的硝烟消散,和平的曙光普照大地的时候,保罗·高尔文又开始考虑战后的市场问题,他意识到战后民用品市场的潜力,为了战后能得到发展,必须抓紧时间研发新产品。保罗·高尔文亲自组织并带领技术人员和市场研究人员日夜研究开发新的通信产品,经过他们的共同努力,先后试制出新一代家用台式和便携式无线收音机以及民用步兵式无线通信设备。保罗·高尔文又亲自拜访推销商,说服他们为摩托罗拉销售新产品。由于保罗·高尔文的远见卓识和艰苦努力,为战后的市场开拓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赞同 12 喜欢 收藏发布于 2025/1/7 17: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