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还款美国账户吗?
最近,国内媒体和社交网络被一篇《美国欠我们3500亿美金!!!》的文章刷屏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事情的起源要从2016年美国财政部的国际会计公告说起(注:该文件由美国财政部发布,于每年年末更新美国对外负债情况):2016年中国的美债持有量增加了79%,达到1.28万亿美元;而同期日本的美债持有量仅增长了4%,欧洲的英、德等国更是大幅减少了自己的美债持有量。 于是,就有媒体根据上述数据开始计算:“中国人买1.28美元美债等于扔给美国1613亿美元,约合3500亿人民币”。
然而,这样的计算方法对中国来说真的是比较吃亏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美国的债券是记账式国债,和美国的货币发行政策有关——美联储可以根据美国政府的请求,无限制的购买并印钞偿还债务。对于美国来说,无论国债总额是多少,它都可以无损耗的通过增发货币来偿还。而中国则不然,我国持有的美债是以市值计算的,一旦抛售美债,就要按市场价值计算所获得的美元,然后再按照当时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折合为人民币。也就是说,同样是中国政府抛售美债,对美国政府来说是只还了面值,但对中国人民来讲可不只是亏掉了利息收入,甚至连本金都可能要一并亏损掉。
当然,这样算法对美国是比较有利的,但显然对中国人就不太公允了。那怎么算才是对中国比较公平的呢?应该以日本的计价单位来计算中国所持美债的价值。为什么呢?因为日本与美国之间的关系与中美之间关系是有区别的。首先,日美之间是没有贸易顺差的,其次,日本在二战后一直是处于通货膨胀环境(战后通涨率约4%),其利率水平也是一直比较高,因此美国人每年拿钱补贴日本人是少不了的。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人手里的外汇储备实际上都是靠借钱来的——从国际金融的角度来看,日本人手中所谓的“央行黄金与外汇储备”其实是不存在什么超额回报的。
既然美国人一直在补贴日本人,那中国在和美国博弈时就可以向日本人学习——多借钱,少花钱,让美国的钱变成自己的钱。所以,只要以日本的计价单位将我们的外债折合成人民币,就会发现,原来中国外债占外汇储备的比例实际上是很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