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这么高税负?
因为中国是“以税收支出为主”的国家,而不是“以财政支出为主”的国家(这里的财政支出指的是政府购买)。 前者是指政府的各项职能主要靠税收来提供经费保障;后者是指在预算软约束条件下,政府首先想到的是增加财政支出,如果税收不够,就加征税收或印钞来弥补。
中国在计划经济时期是前一种模式,当时财政收入的90%左右用于财政支出,而财政支出的80%以上是公共开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更偏向于后一种模式,这主要是由国情决定的——中国的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又相对较低,在财政收入中用于公共开支的比重本来就不算太高。
为了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我国的税收制度进行了多次改革。早在1979年以前,我国的税制基本上还是沿用旧中国留下的遗产,税率偏高而且不合理,使得纳税人负担沉重。为了扭转这种局面,1979年开始第一次税收改革,通过减税让利的方式来减轻工农业生产者的税收压力,同时适当提高了税率。这次改革使企业的负担明显降低,但在改革过程中,企业税后利润反增了不少,这对鼓励投资、扩大再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第二次税收改革,这次改革的目的是调节收入分配,提高效率。除继续降低工业企业的税收外,还对部分高收入行业和企业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同时对个人所得也实施了征税。此次改革虽然对经济增长产生了一定影响,却起到了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税法实施的不断完善,中国的税收制度(尤其是个人所得税)正在逐步向更高水平的公平迈进。但总体来看,目前的税收制度仍然是以税收支出为主,这与市场经济发展程度及完善程度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