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会增长吗?
从长期来看(40年以上),经济增长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劳动、土地和资本;二是需求要素,包括最终需求和中间需求。 中国当前人口处于缓慢下降趋势,劳动力供给相对充足;土地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已经在近年来得到了充分重视并起到了作用,而资本这个生产要素在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则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主要是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改革开放前,中国实行计划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不到作用,因此无法体现市场的力量,资本这个要素的效率很低,经济发展主要靠的是劳动和土地的要素。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中国的经济出现了奇迹般的发展,要素市场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各种资源包括资本、技术等不断流入效率更高的行业和企业,经济发展当然也实现了腾飞。但市场的作用是有其边界条件的,在中国现阶段这一边界条件就是市场经济还很不完善,存在着市场失灵现象,比如宏观调控缺乏灵活性、收入分配失衡等问题。同时,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某些结构性问题也在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产能过剩严重压低了整个经济的利润水平。
从短期来看(10年以内),稳增长的压力主要来自于需求侧,尤其在于投资需求的旺盛。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大根源于房地产投资的下滑。目前我国的住宅商品房库存量已经超过了2008年的水平,各地纷纷出台政策刺激住房消费,但效果并不明显,居民对于房价的预期并没有改善。在这种情况下,短期内刺激投资,特别是基建投资,成为应对经济的下行压力唯一有效的选择。 然而,长期来看,中国经济要摆脱下行的压力,必须依赖要素结构的调整和经济转型,即依靠劳动和土地的投入来维持经济的增长是不可行的,只有提高资本的利用率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为此,必须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为要素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提供制度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