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企业闲置?
企业闲置资源是指企业由于缺乏合适的渠道或方式而尚未被有效利用或开发的现有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从狭义上讲,企业闲置资源主要指实物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广义的企业闲置资源还包含信息资源、知识资源和人力资源等。 很多企业的存在只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资源组合,实际上可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来实现更有效的运转。但是资源的配置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它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要想让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率,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明确现有的各项资源能够提供的服务以及各自的优势与局限所在。
第二,了解对各项资源的需求状况,并且做好评估工作。 第三,寻找并对接适合的资源,实现资源的有效匹配。 第四,监控并管理好资源的使用过程。 第五,做好资源储备与更新工作。
要实现企业对闲置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就必须从这五个方面入手,进行有针对性地改进与提升。 首先,要深入调查了解企业自身所拥有的一切资源,包括有形和无形的,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各种要素,通过科学的方法加以衡量和评价,确定其相对价值,进而为资源配置提供依据。
其次,要对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和企业未来发展作出科学的预测和决策,在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当前的具体情况,确定对企业的发展最有利而又最可行的方案。
第三,在充分挖掘和开发企业内部潜力的基础上,积极引入外部优质资源,通过合作、联盟、合资等方式,实现优势互补,从而形成更强的市场竞争力。第四,加强企业流程和管理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金利用率,减少企业浪费,降低企业成本。
第五,强化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不断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经营理念,积极探索适合本企业发展的商业模式和创新路径,以技术和人才作为支撑,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臧莹优质答主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所持有的非流动资产(即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的比重逐渐增大。由于非流动资产的持有目的是为生产经营服务以及其价值具有潜在的收益性,从而持有期间一般没有或者很少有现金流入,只有在使用该项资产时才通过提高生产能力或增强竞争力对企业的收益产生间接影响。此外,非流动资产的期末价值一般低于其取得时的价值,而且随着持有时间的增长而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同时非流动资产的出售变现能力又较差,容易形成闲置资产,占用企业资金,导致企业资源浪费,降低企业竞争力与获利能力。因此,非流动资产的持有与使用,应该符合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原则。从非流动资产取得后持有到使用以及处理的全过程来看,其核心是持有期间的后续使用。如果后续使用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就应该继续持有该项资产;如果后续使用不能或者不能较多地为企业创造经济利益,就应该对原持有的非流动资产予以处置。所以,研究非流动资产持有使用后续支出如何进行决策,对于改善与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促进企业创造最佳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般来讲,非流动资产后续使用所发生的后续支出主要包括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无形资产后续支出和长期股权投资后续支出。本文只对发生频率较高、对后续支出决策影响较大的前两类后续支出作探讨。
一、非流动资产后续支出的主要分类、计量与会计处理
从理论上讲,后续支出的直接结果是形成资产价值的增加或使用价值的改善,即后续支出资本化,但企业在实际工作和财务管理中,应根据相关的经济业务区别不同情况分别处理:
1、固定资产日常修理支出和大修理支出,无形资产补足支出、后续开发支出、维护费、宣传费等,由于能给企业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具有不确定性,即这些支出不能保证一定能产生超过所支出的成本的经济利益,所以属于费用化性质。固定资产日常修理支出、无形资产补足支出、维护费宜于一次性地计入当期费用,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或“原材料”等科目。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无形资产后续开发和宣传推广支出可以预提或待摊,借记“长期待摊费用”或“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预提的应借记“制造费用”、“预提费用”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待摊的应借记“待摊费用”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2、在固定资产的后续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更新改造支出和装修、改良支出及无形资产使用方式的变更支出等,由于能肯定地给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带来的经济利益超过所支出的成本,则应当予以资本化,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发生的更新改造支出和装修、改良支出在固定资产完成更新改造或者装修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借记“固定资产”或“在建工程”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
发生的无形资产使用方式变更支出,在相应的无形资产变更完成,并且达到预定使用状态后,借记“无形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价值增加后,以后期间应按重新确定的折旧、摊销年限与净值计提折旧和摊销。
二、非流动资产后续支出的决策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后续支出因其后续支出属于资本化还是费用化的不同属性,应采取不同的决策方式:
(一)、后续支出属性为费用化的后续支出的决策
对于后续支出属性为费用化的后续支出,所涉及的主要科目是有关费用类科目(管理费用、制造费用、其他业务支出等),对利润有直接影响,因此在进行有关后续支出的决策时,应以相关费用是否能得到节约为依据。
例如,甲股份有限公司在2005年年初购入一台生产用机器,按照当时的资料分析其使用寿命为12年,按直线法计提折旧。至2008年度年末,经过复核,该资产的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6年,该公司的生产用机器折旧方法为直线法。则本年末应计提的折旧额为以前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以后在6年内分摊。而企业在实际工作时则应该对生产用机器是按原预计使用年限12年计提折旧更划算还是按重新确定的年限6年计提折旧更划算做出科学的决策。如果按原年限计提折旧更划算,那么就不能变更原有关折旧年限的政策,如果按变更后折旧年限即6年计提折旧更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