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来监管企业?
1、会计准则的监管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以政府为主导的会计监管体制,即政府组织或委托相关机构对会计信息实施监督,主要包括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的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明确规定了财政部门与审计机关在会计工作中的职责。
财政部是负责管理全国会计工作的职能部门,依法对会计信息和会计资料实施监管;
审计部门根据法定程序和要求对企业会计信息进行审核和检查。 但这种以政府为主导的监管体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缺乏专业性以及权威性不够。有必要引入专业的力量参与会计信息的监督。
2、职业判断标准的监管 会计行业作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发展关系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建立科学合理的会计职业判断标准是保证会计工作高质量开展的前提条件。
财政部于2006年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并在之后陆续进行了修订完善。这些准则的发布为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但是,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新技术的使用,现有的会计职业判断标准需要不断地进行改进和完善。加强会计职业判断标准的监管尤为重要。
首先,需要明确监管的对象,即主要针对会计职业判断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一制定合理的方法步骤。其次,要健全相应的制度体系,以保证监管的有效性。最后,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提高其职业道德水平和能力素质。只有多管齐下,才能确保会计职业判断标准得到切实的执行。
3、财务信息披露的监管 财务信息披露的监管是指监管部门按照法定的程序和要求,对公司披露的财务会计报告等相关信息进行审查和监督,以确保其真实客观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
及时、准确、完整的信息披露对于维护投资者的权益、促进市场公平有序运行具有重要作用。必须加强财务信息披露的监管,督促公司履行好信息披露的义务。
一方面,需要夯实信息披露基础,确保披露内容完整准确。另一方面,还要强化信息披露过程控制,严格审核把关,防止虚假、误导性陈述出现。同时,也要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管力度,约束其行为,确保财务信息披露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