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有没有气?
以前在国企工作的时候,经常听老员工说:“咱们单位没气(钱)了!” 当时对这个词很陌生,以为是地方方言,问什么意思,老员工说就是没钱了的意思。 然后,这个词语一直在我的记忆里保存着。 直到后来进入外企,遇到美国同事,有一次聊天说到中国的银行,我说:“中国的银行里真没钱,都是各种存款和贷款的数字游戏。” 美国同事听明白了,笑道:“你们中国真的没有钱吗?” 我被问住了,不知如何回答。
回到题目,企业是不是有气呢? 这个要看如何定义“气”。 如果把气定义为资金或货币,那绝大多数的中国企业都没气(这里指的是正常经营的企业,那些空壳公司、皮包公司即使有钱也不能算作是有气的企业),因为国内绝大部分企业的资金都用于日常运营,没有多余的资金留在账户里。 但如果把气定义为流动性,那就另当别论了。 因为资金的流动性很差,通常以年计,而流动性的概念则是即时变现的能力,两者是完全不同的东西。
举个例子就懂了: 我手上有一百块钱,我想买东西但钱包里的现金不够,于是我借钱买我想要的,等我有钱了再还给别人,这个过程是我有了购买东西的流动性,但我并没有增加真正的金钱(即借钱的本金加利息)。所以,我虽然没有多钱,但仍然可以买买买。 所以,很多企业虽然账面上没有钱,但依然可以继续经营,就是因为他们的支出并不是真的没有钱,只是钱现在用不了或者来不及入账而已。只要做一笔简单的会计处理就能将之前的支出“入账”从而产生现金流,当然,这些支出迟早要补回来的。
所以,企业有没有气,取决于你如何定义这个“气”。如果定义的是流动性,那么大多数的企业都有气,只是多少的问题;而如果定义的是资金或货币,那么大多数的企业其实都没有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