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企业如何涉农?

通玲菲通玲菲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做药这么多年,见过很多这样的项目,但最后无一例外的都黄了。 首先,从商业逻辑上讲就不通。农民有几百上千万的现金流吗?有几十亿的利润空间给公司吗?没有!所以,从商业角度看,这种合作就根本不可行。 但是,我们现在的市场运营模式就是建立在“以药养医”的基础之上(虽然国家三令五申要破除以药补医,但现实情况就是如此)。医生开的药品越多,医院赚的差价就越可观(虽然国家规定这些收入都要交公);医生拿到的回扣也就越多,虽然国家一再出台政策打击医药腐败,但是收效甚微。在现有的利益分配链条上,医院的收益是明晃晃的写在财务报表上的(尽管国家一直要求取消门诊用药加成,但现在又有谁能真正做到呢),而医药企业获得的收益则是隐蔽在复杂的上下游交易链之后的。

那么,如果说目前医药企业的行为是一种隐形的掠夺的话,那么这种掠夺就只能是对城市市民的。因为,无论从政治还是法律的层面,我们都没有赋予制药企业对农民的掠夺权。 当然,你可以巧立名目,说是助农、惠农,但你无法改变这种合作从商业角度讲的通性。

更何况,现在有很多所谓的企业,其实质就是中介,他们既不像生产企业那样有着强大的供应链体系,也没有流通企业那样灵活的渠道,他们有的只是四处打听来的信息,和不知真假的项目。至于这些项目是真的需要解决某种技术难题(这种难题最好不是基础理论类的),还是需要攻克某项专利,他们已经不太关心。甚至有的时候,你告诉他,这个事情行不通,他也不会在乎,因为他只要拿到了前期费用,就算生意失败了,他也已经获利丰厚了。至于后续的损失,那都是你的。

康乐驹康乐驹优质答主

医药企业从事农业项目,既符合国家政策,又能获得自身发展,应该说是一条符合市场规律的发展路径,但并不是所有的医药企业都适合从事农业。一般来说要从企业实际出发,从产品的市场定位出发,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地开展。

从中药材自身的生长规律来看,在产地加工、流通和销售等环节中易受到诸多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影响而出现较大的波动,企业如将中药材作为种植项目,需要投入更多技术力量,加强对中药材产供销整个过程的管理运作。从实际市场情况来看,有部分医药企业从事农林牧渔项目,并没有达到既定效益。

此外,中医药企业从事农业项目,重点还应在中药材的种植上,如人参、阿胶等项目上已经出现“诸侯林立”之争,中医药企业应重点打造自己的产品,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宜参与已经出现激烈市场竞争的农林牧渔项目。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