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立企业智库?

柏佳汝柏佳汝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谢邀! 我不是专家,但是曾经参与过类似的咨询项目,因此根据我的经验和想法写一份长一点的解答。 先给结论,对于一般性企业来说,没有必要成立企业智库。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建立自己的独立知识体系是很难的事情;二是外部专业智库的价格并不比内部研究贵多少(如果考虑员工薪酬和福利的话)。

一、企业是否有必要建立自己的知识库 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来看,90%的企业都没有建立自己的知识库。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经营决策的重点不在这里,另一方面是人力物力财力有限,而将资源投入到知识管理方面是一件需要付出成本的事。

但如果抛开成本和效益谈建设显然是不现实的。我们从成本和收益两个方面来讨论这个问题。 我们先来看看投入的成本都有哪些:

1.人力成本 建立并运营一个网站平台需要人员支持,可能是公司原有的IT部门或信息部门,也可能额外招聘专业人员或者委托外部顾问公司来完成。无论是哪种方案,都需要支付相应的成本。 在内容产生方面,还需要编辑人员的支持。

2.资金成本 如果需要购买知识资产,如论文、报告等,就需要支付相应的费用。

3.其他成本 除了上述两大类成本外,还有维护成本和其他衍生成本,如采购硬件设备、带宽成本、办公耗材等。 当然,可能还有一些无法准确量化的隐形成本。

我们再来看看收益方面有哪些收获:

1.知识的积累 和有形成本相对应的是知识积累的收益,即知识库通过日积月累所产生的价值。包括对现有经验的总结和学习新知。

2.效率的提高 对于有知识需求的人来说,检索方便、一目了然的知识库能够大大提升其查找信息的工作效率。从企业角度来说,提高了工作效率就等于创造了经济效益。

3.共享与协同 一个良好的知识库应该能够让不同层面的用户都能轻易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从而实现信息的共享。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大家进行有效的协同工作,发挥各自所长,大大提高团队的生产力。

4.品牌的塑造和影响力的扩大 好的知识库能够很好地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扩大企业在行业中的影响力。这有助于企业更顺利地达成战略目标。

对于一个健全的企业来讲,构建自己的知识库可以说是锦上添花;而对于那些尚处于创业期或成长期中企业而言,知识管理的投资无疑需要慎之又慎。

二、企业内外部智库的区别和联系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想阐明的是,企业所搭建的平台其实与内外部智库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通常来说,我们提到智库,脑海中浮现的都是一些专业性极强并且独立于政府之外的研究机构,比如世界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普林斯顿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等等。这些机构虽然大多是以学术研究为目的,但却具有极强的政策导向。

也有一些非营利的民办智库,主要是由一些学者、企业家或公益人士组成,旨在为公众提供更多的政策选择和建议。 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所推崇的价值取向都是追求真理、客观公正。因此我们常说这些机构和他们的研究员都具有独立的性格。 而企业智库则完全不同,它的目的是为企业服务,满足企业特定需求。它具备商业机构的属性,因此很难具备独立的品格。

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智库就毫无意义。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对外合作或聘请外部专家的方式来弥补自身研究的不足;另一方面,能够深入理解客户诉求并有效整合各种资源优势,这是企业区别于其他机构最根本的特征之一。

只要能够找准定位,做好企业与内外部智库之间的衔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那么双方就能够达到一种平衡,形成1+1>2的效果。

赫连冠哲赫连冠哲优质答主

一、企业智库的组织构建

与思想库类似,企业智库作为一个以决策研究为中心,以多学科专家为主体,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等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的科学决策辅助机构,它在组织构建上与思想库也大为相似。

1、扁平网络化,减少等级和层级。扁平网络化使企业智库组织结构精简,机构具有很强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创造性,而且能给下属较大的决策自主权,有利于发挥下属在专业领域内的特长。

2、专业分工结构。企业智库是由各专业的专家组合而成的,因此必须在机构的内部组织构建上体现出明显的专业分工,以研究项目为线索安排职能部门和人员,并明确各部门和个人的职责。

3、高度集约化。企业智库在组织构建上必须高度集约,其主要成员只能由一些相关专业的专家组成,其他人员可以适当配备,从而体现出机构的专家性。

4、虚拟性构架。随着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发展,企业智库的组织构建呈现出虚拟化的趋势,这使得建在不同地域的专家可以方便地进行实时会话、沟通和合作研究,形成一个“虚拟现实”。

5、项目研究型。项目研究是企业智库的根本活动和存续基础。在组织构建上,应当在相关专业专家组成常设机构的基础上,根据研究项目的需要,不断组建新的专家团队,以充分发挥智库专家的群体智慧。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