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做好慈善?
首先,感谢邀请! 作为专注于“公益金融”领域的金融机构,善林金融认为,企业的慈善行为,其实是有“套路”的——
1、建立完善的捐赠制度 所谓“制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明确机构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的权限;二是规范捐款的使用流程。因为慈善资金一旦受到侵害,第一责任人会面临法律的制裁,所以这两个方面尤为重要。以善林金融为例,除了高级管理层对慈善项目有最终决策权以外,财务部在收到项目申请后的审核流程如下: 经过层层把关,确保将善款用到该用的地方。
2、整合多方资源做慈善 其实很多企业做慈善,都是“单兵作战”,例如给贫困学生捐学费、给受灾地区捐钱捐物等等。这种善举值得提倡和支持,但是单靠一方的力量可能很难达到最优的效果。 企业做慈善还可以“借助外力”——
与政府合作,参与政府的爱心工程。比如,一些地区对于残疾儿童有补贴政策,如果企业能够联合当地政府共同开展助残活动,效果也许会更佳。
与NGO组织合作,发挥优势互补作用。不少NGO组织的专业性很强,如专门救助流浪小动物的组织、救助特殊群体的公益组织等。如果能够得到企业的支持,在项目执行上可以做到“强强联手”,实现双赢。
与企业联盟,达成共赢。目前不少企业都建有党支部,通过党建引领,可以带动更多企业参与到慈善活动中来。企业之间可以成立产业基金,以资助的形式,优先支持本行业存在困难或出现危机的企业,达到“救急”“救命”的功效。当然,这类基金也可以投资一些具有发展潜力但面临困难的小微企业,在帮助他们的同时实现基金的增值。
3、坚持长期发展,不要一味“捐钱” 对于企业来说,做好慈善最重要的莫过于“持之以恒”。很多知名企业都有做慈善的传统,并坚持了相当长的时间,这足以证明“长期发展”的重要性。 当然,这里的“长期发展”并不意味着一定要企业规模很大后才能开展慈善活动。实际上,许多优秀企业的慈善意识十分强,即使刚创业没多久,也会拿出一笔资金用于帮助弱势群体。 不过,善林金融仍然认为,只有当企业做到一定规模后,才能真正开启企业慈善的新篇章。这是因为,只有当企业拥有足够的实力时,其慈善行为才具备更丰富的内涵:不仅能“给钱”还能“给时间”“给资源”,甚至能带来一种新的理念(比如环保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