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莱德欧洲基金如何?
最近很多粉丝问关于贝莱德的问题,我索性就写个长一点的解答。 首先,贝莱德是个什么来路呢? 简言之,贝莱德是家“卖方”机构——也就是说,它的主要营收并不是来自客户持有基金规模的增长,而是通过向买方(也就是投资人)收取投资建议费或顾问服务费来赚取收入。 这样一家以卖方为主的公司,与国外那些以买方为主的基金公司运作逻辑有所不同。
那它到底在赚谁的钱呢? 贝莱德会先找到有钱的人(比如政府、保险公司、养老基金等),向他们出售投资管理的相关服务,这些服务包括资产组合规划、基金筛选和配置以及后续的投资管理。当然,贝莱德也会同时推荐自己的基金,不过这并不会影响它对客户的投资建议。因为,就像卖保险一样,一旦客户与贝莱德签了长期的服务合同,那么以后的每一次交易都会产生佣金。 也就是说,贝莱德先找“买方”,然后先签合同,再卖基金。先签服务合同再卖基金,这与国内公募基金先发产品后签代销协议的模式不同。
但这样的操作会产生一个问题:如果贝莱德先签约了服务合同,那它是不是一定会尽力推销自己旗下的基金产品呢? 答案是肯定的。毕竟只要贝莱德推荐的基金会得到客户的认可,那合同自然就水到渠成。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贝莱德与国内公募基金在销售方式上异曲同工——都是“自家孩子”优先。
不过,虽然贝莱德旗下基金在认购过程中有可能会有优先对待,但是在申购阶段则不会有特殊偏爱。换句话说,不管是不是贝莱德的“亲儿子”,只要有合适的理由,并且符合监管要求,贝莱德都可能会拒绝任何一方的单独申请。 在完成对投资者的服务后,贝莱德会通过旗下各类型基金的进出和调仓为投资者创造收益。由于贝莱德旗下拥有大量全球范围内的优质资产,因此从历史表现来看,其旗下基金整体涨多跌少。
当然,任何一个机构都不是完美的,贝莱德也不例外。对于中国的投资者来说,可能最关心的问题就是贝莱德在中国的发展前景了。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参考贝莱德在美国的经历。 目前,贝莱德在美国市场的资产管理规模高达4.5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0万亿元)。
如此庞大的规模和数量级的客户群体,自然引起了美国财政部和其他监管机构的注意。近年来,贝莱德已经接受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其它监管机构的多次调查。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6月份,美国证交会宣布对贝莱德等四家企业涉嫌市场内幕交易展开调查。据称,这四家企业可能违反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禁止内幕交易的相关规定。 对此,贝莱德回应称正在审视相关指控,并积极配合调查。另外,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美国检方尚未就此事对任何人提起诉讼。
虽然此次调查的详情尚未披露,但是据知情人士称,美国检方调查的重点在于贝莱德是否在其收购活动中滥用内幕信息。 面对可能到来的合规风险,贝莱德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应对方案。比如,加强内部控制,加强反舞弊调查,以及强化和美国监管机构的沟通等等。
据消息人士透露,早在2017年,贝莱德就已经开始聘请美国本土律师事务所,就可能的合规问题提前做好准备。 而中国作为贝莱德全球发展的重要一块,必然也会受到美国监管机构调查的影响。不过,鉴于中美两国监管体制的不同,以及中概股在美股整体上的独特地位,此次美国调查可能对贝莱德影响有限。 但毋庸置疑的是,随着国内公募基金行业不断发展,未来外资机构将面临着更严格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