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与私募基金标的的区别?
1、投资策略不同 公募基金遵循“双轨制”,通过发行基金份额方式募集资金,统一托管在基金公司,由基金经理团队进行证券买卖操作,产品运作主要受监管机构约束。而私募基金则实行“一对一”的私密配置模式,每一只私募投资基金都面向特定的客户群体,投资者和资金规模均较为灵活,而且多由业内知名投资机构发起设立,因此策略上也更具针对性,能够结合公司的特殊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制定匹配的投资计划。
2、募集方式不同 除了上述所说的投资策略上的区别外,公募基金与私募基金在募集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也有所不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规定,公开募集基金的募集应当采取公开发行方式,以募集方式设立的基金应当向投资人发售基金份额;而私募基金则没有限制,既可以向特定对象发行私募基金,也可以向社会公众发行。
3、投资范围不同 依照我国现行法律,非公开募集基金可以投资于股票、债券、货币市场工具、期货以及权证等资产类别,但私募基金的适用范围更广,除可以投资上述资产类别以外,还可在跨境背景下进行海外市场的资产配置,选择范围更为广泛。 4、信息披露要求不同 相对于私募基金信息不透明带来的不确定性而言,公募基金的信息披露要求相对严格且规范。按照规定,基金管理人应当在每个开放日的至少两个交易日前,公布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上一季度报告;每年定期披露的基金年报必须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以及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资料。而对于私募基金来说,虽然没有具体的信息披露细则要求,但是为了维护投资者的利益,保障投资的确定性,大多数私募会在合同中约定信息的披露义务,并会定期发送给投资人报告基金运营情况。
5、运作成本不同 由于公募基金主要面向不特定对象,需要满足众多投资者不同的收益需求,因此必须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追求投资回报,不得不放弃一些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特性的投资项目机会。同时,因为要接受监管部门监督检查,基金运作也需要支付一定的手续费用。相比之下,私募基金的运作更加灵活,不需要顾及大众投资者的承受能力,因此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可以实现更多的投资目标,也能够充分挖掘市场机会把握投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