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基金为何不行?
1. 泰父子的恩怨情仇,其实也反应了我国公募圈的一些现象和弊端。那就是,过去公募基金行业是严格监管的,所有基金公司都要按照监管的规定来办事,所以出现这种违规的现象很少,大家按着规章制度来做,慢慢做,也能获得不错的收益;但随着A股市场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加入其中,而我国的金融监管又相对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导致出现了很多灰色地带,同时因为监管套利的存在,使得一些资管产品(也包括基金)开始敢于去违反监管规定去做仓位控制和操作调整以获取超越基准的收益,毕竟对于资管产品来说,业绩好才能赚钱,业绩好的定义就是超越基准,不管用什么方法超配或者低配,只要最终结果符合客户的预期,并且赚钱(业绩超过基准),那么这就是合法合理的。
2. 为什么选择刘明军?其实也是一个有意思的故事。当年国泰君安之所以能收购嘉实基金,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因为当时的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觉得嘉实基金总经理刘明军在管理嘉实基金期间给该公司带来了良好业绩,如果国泰君安收购了嘉实基金,那么就可以继续请刘明军担任总经理,为国泰君安服务,但事实上确实是这样的。
只是后来事情并没有像尚主席想象中那样发展。首先,在刚刚过去的牛市当中,刘明军管理的基金业绩非常好,因此获得了投资者的认可,加上他本身就带有营销的特点,因此在市场上开始有了“基神”的称号,舆论一片叫好之声;其次,在管理规模的迅速扩张的过程中,可能一些之前潜在的风险或者问题开始暴露出来,尤其是作为股票策略的基金经理,对于后市判断的偏差可能在规模扩大之后被放大,操作失误的概率增加,从而造成损失的扩大;第三,可能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作为券商系基金的领头羊,其受到的关注度和要求都是更高的,因此任何的操作或错误都可能会被无限放大,形成负面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