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折算好还是不好?
先说结论,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不建议参与分仓式基金份额拆分交易(即非自然日拆分)。 先来分析一下基金折分的原理,以某只基金A为例,其募集了10亿元,其中5亿是A类份额,5亿是B类份额,由于基金A总市值小于20亿元,所以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必须进行份额分割。假设当天股市上涨,基金A盈利100万元,因为基金A的总资产等于总负债+所有者权益,其中所有者权益包括资本金、公积金和盈余公积,因此这100万元的利润会先补仓到100万,同时因为份额比例A类占了60%,也就是A类份额增加60万的市值,而B类份额减少60万元的市值。那么当天A类份额净值上涨60/5=12%,B类份额净值下跌12%。
第二天,基金A将剩余的9.5亿元全部投入股票,满仓操作,预期收益20%,则两天合计收益率12%+20%=32%,如果第三天股市继续上涨,那么基金A的净值将会创出历史新高。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在正常的情况下,基金的净值跟股价是一一对应的关系,通过申购和赎回交易来实现资金的进出。而进行了拆分之后,基金公司多了一个通过调整组合投资方式、仓位以及选股来追求相对收益的工具。从长远来看,基金公司的目的其实是希望把净值做大,实现规模效益,从而提高在行业内的排名和地位。
对于投资者来说,可能最关心的是对基金净值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一个是估值,一个是对应的仓位。估值的好坏取决于未来的走向,这是不可控的因素;仓位是可以通过基金经理的操作来实现调整,这就给基金分红带来了操作空间。当然,这里指的是长期的价值贡献,短期可能根本体现不出效果。
最后说一下,并不是所有的基金都有分红的机会,一般来说,平衡型基金分红的可能性不大,主动型基金更有可能利用分红来调整仓位。而对于指数基金而言,跟踪误差是最关键的指标,为了保证跟踪的精确性,一般不采取分红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