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公司净值会造假吗?
首先,净值造假在目前的监管下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事情。但市场参与者对于公募基金的业绩真实性存在一定的质疑却是事实。这种质疑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 一是投资者对于基金公司“透明公开”原则的信任;
二是行业相对封闭的资金池导致不同基金产品之间的相互影响难以避免;
三是对冲策略的运用可能导致基金真实业绩的不可观测性。 事实上,上述问题在私募市场上同样存在。但是私募产品的规模一般较小,对市场的影响比较有限。
另外,由于私募在产品设计上具有灵活性的特点(如产品封闭期的设计、进出场的灵活性),且信息披露的要求较低,因此其业绩的真实性相较于公募更为难以监管。 但是,即使是在私募市场上,基金业绩造假也是绝对禁止的行为。私募的募集采取的是信托计划的形式,根据《证券投资基金法》的规定,任何人与机构均不得为规避合规性要求而将资金以委托理财等方式投入信托计划并获取收益。否则的话,相关主体可能面临欺诈发行的刑事法律风险。
目前来说,虽然监管机构以及各基金公司对于基金市场的规范建设都在不断地推进,但由于金融创新在不断涌现和资本市场的高速发展,相应的监管法规与制度仍然处于探索阶段。面对新的问题和挑战,基金市场和投资者也需要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