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股份稀释?

黄源婷黄源婷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股权稀释”是个中性词,指的是公司增发新股或者老股东转让部分股权,导致公司总股本增加,每股收益下降,原股东权益折损的过程与结果。 一般来说,一个创业公司会经过4个发展阶段: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以及成熟期。在不同的阶段,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不同,创业者所拥有的股份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为了防止股权被无形削弱,创业者应在以下三个方面尽到注意义务:

1.在成立公司时做好规划 如果创业者在成立公司之初,就能对公司发展有一个合理的规划,那么就可以在公司发展的各个阶段适时地引入新的投资者,确保自己在公司的股权比例始终处于一个合适的水平。这样即便日后需要融资,也不会因为过低的出让股权而让自己陷入被动的局面。 当然这种合理规划的前提是要对自己所处的行业有充分的认识和对自身实力的评估。

2.尽量避免单一来源的融资方式 在种子期和初创期,创业者的资金需求通常不大,所以可以考虑利用亲友的借款来完成启动资金的筹集,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企业的控制权。但如果企业进入成长期后,单一的借款模式就难以满足资金需求,这时候就可以通过发行股票或债权等方式来融资,而不要仅仅依靠他人的无偿赠与。 因为在公开市场上发行证券融资,尽管可以吸收大量资金,但同时也可能稀释掉创业者手中的股权;而在非公开市场中,例如向亲友发放贷款,虽然不会稀释股权,但也可能会因借贷协议而使得创业者丧失对公司的完全控制。所以最好的方式是由公司以合理的价格购买创业者的股份,实现创业者的资本退出。这种方式既保持了公司对核心人才的控股权,又有效地解决了创业者的资金需求。 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尽量不要让同一个公司的股东担任多个公司的董事或高管,以免出现决策上的纠纷。 如果确有不得已的原因需要让同一个公司的股东兼任其他公司的董事或高管,那么就需要作出合理的安排:比如约定相应的薪酬,签订正式的兼职协议,并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同时对于公司的重大事项,特别是涉及财务和经营决策的事项,须充分听取各方意见,避免产生歧义。

3.正确处理公司与股东个人的财务分离 很多创业者在创办公司的时候,为了方便,常常以个人名义开立银行账户,收取公司的应得款项。这样的行为看似无所谓,其实有很大的潜在风险——当公司负债时,公司的资产可能被用于抵债,而个人帐户中的收入也可能被视作股东的个人收入加以征税。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以公司名义开户,并将所有的交易记录留存,以便提供有效的税务和司法凭证。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