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行股份就是增资吗?
股份有限公司的增资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新增股本的公开发行,即公司向广大非特定对象发行股票进行融资;另一种则是股东对公司的增资,这是基于现有股东身份,通过增加注册资本金或留存收益而使得股本数量增加的方式。 前者是募集设立股份公司或者股东认足缴足出资款的流程,后者是股东会决议通过后增减资的程序。 无论是哪种途径的增资,都是对公司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影响。
在资金到位的情况下,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和股东会决议,办理相应的工商变更手续即可完成增资。从法律意义上说,增资其实是较为被动的过程——需要将资金实际交付给公司才能成立。 但如果资金不到位怎么办?比如拟上市的公司为了符合发行股权的条件,需要做增资,但实到资金不足,那么就需要考虑其他途径解决。比如将未到位的资金放在资本公积里,用未来实现的利润来进行补充,或者是以其他应收款的形式挂账,然后用将来的财务处理冲销掉这些款项。但是这样的操作方式存在着投资者可能提出异议的风险且需要提前进行披露。
对于已经上市的企业来说,在出现资金缺口时,可以通过银行贷款等方式来获取资金的渠道,一般不涉及增资的问题(虽然理论上来讲上市公司也可以通过增发的方式进行扩张,但实际上除了再融资的目的外,多数情况下是为了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而进行的日常经营活动中的贷款)。 但是对于准备上市的企业而言,由于存在因融资需求导致注册资本增加的可能,因此就要注意与融资相关的环节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特别是对于存在重大投融资计划的企业更是需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