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公司股本设置多大?

卞吉萍卞吉萍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的资本分为股份,股东以其拥有的股份数额为限承担公司的股东责任。股份是公司资本的一项基本构成,是股东持有一只公司股票,出席公司股东大会,参与公司经营管理的法律凭证和收入凭据。

股份公司的股本规模多大合适?其实这就是公司经营中非常常见的资金规模问题。这要分两个方面谈:一是大型股份公司,二是中小企业。

对于大中型企业来说,其整体实力比较强,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及较为良好的行业地位,内部治理结构较为完善,对市场环境及竞争对手的分析判断较为准确,经营决策较为合理,加之具备雄厚的财务实力和先进的技术水平,选择广阔的市有充足的信心和良好的底气。所以,这类企业可以保持较高的负债比例。同时,由于企业资产规模大,上市筹集资金多,可以适当放大股本规模。

而对那些未成熟型企业来说,则应严格控制负债。这类企业规模较小,资金力量薄弱,没有稳定的客户群,没有完整的产业链,技术力量比较薄弱,管理制度不健全,应变能力较差,对市场分析判断能力不足,经营决策缺乏理性,加之财务实力有限,不能保证高负债运行下的资金安全,因而不宜过高负债。过高负债会使企业负担沉重,不堪重负,最终将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股本规模也要对应地相对较小。

可见,对上市公司的股本规模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而应动态地、实事求是地确定。一般地说,初始上市的公司,其股本规模较小较好。股本规模小,上市后融资范围广,更容易为投资公众接受;以后如有扩容的需要,再增加发行新的股票,仍会有较广泛的盈利和扩张空间。从国际上看,上市公司初期的股本规模一般较小。如微软公司初期只发行7股,搜狐公司只发行1股;而一些早期的香港上市公司,如华为科技(00863.HK)、腾讯(00700.HK)等股本规模也都较小。

我国近几年来的若干案例也证明了这一点。1999年申银上市时,股本只有6000万;2001年8月德宏上市时,股本只有6亿元;2002年8月银广夏(000557.SZ)借壳上市时,股本也只有16亿。而这三家那时都不是很好的公司,成长性并不好。1999年申银上市时正好是证券市场的大顶,开始下跌,一路下跌;德宏2001年上市时正好是“九·一八”大大跌,上市第二个月就跌破发行价;银广夏更是不好,2002年半年报出来后,披露上市后首只股票风险警报,一路阴跌,最低时只有3元。

但当时这三家公司的股价都不便宜。以银广夏为例,其发行价11.6元,上市第二个月就跌至9.5元,上市半年的时间,从9.5元一直跌至3元。但同期,美国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从11971点上涨到14164点;香港恒生指数从13491点上涨到19964点,涨幅都在50%以上。这说明什么问题?说明当时A股市场十分低迷,几乎没有人愿意投资A股。

可见,在一个比较弱的市场上,公司初始发行规模并不需要太大,如果市场比较强势,公司发行上市时肯定要给更大的规模,这是一个动态的问题。

当然,对于后期增发的股票来说,其发行价格的确定要考虑到当时整个市场的状况。如果市场比较强势,则可以定价高一些;如果市场比较疲弱,则价格可以低一些。

理论上讲,公司股票的发行价格有两种确定方法:一是按市值定价。这种方法又分两种:一是按市场总市值定价,这就是以发行当天的整个市场股票总市值为基算出相应的新股价格;二是按净市值定价,这就是以发行人的股本总额与流通总股本之差,乘以上市当天的股票市价的总金额,求得发行价格。

二是按扣税后溢价发行定价。这是一种溢价发行方法,需要测算一个新的新股价格,计算方式为:新股价格=发行人每股净资产×(1+溢价发行百分率)。其中,溢价发行百分率根据市场情况进行测算。

在实际操作中,以上两种定价方法往往相结合。即按照总市值的一定比例,如10%或20%等,用按市值定价;对于另外的90%或80%,则可以用按净市值定价。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