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填仓是什么意思?
股票,是个很神奇的东西。 它既不是实物(你无法拿在手里当饭吃)、也不是货币(不能做支付工具使用)——那么它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股票的本质是“股东权益凭证”(或者叫“所有权凭证”) 一开始的时候,公司成立时是没有股票的,因为当时还没有证券市场,大家把资金投资到公司就是直接入股,也就是成为公司的股东了,这样每个人手里都会有一张股权证来表示自己的股东身份和股份比例。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发现如果把投资变成一种可以买卖的商品,就能获取更多的收益。于是有了有价证券的出现。
最早的债券是15世纪欧洲出现的信用债券,这种票券一开始是在手中持有以获取利息收入为目的,到了16世纪的英国才出现了可以在市场上交易的流通性债券;而最早出现在中国市场上的有价证券是明代的政府发行的“宝钞”。但它们都不是现代意义的股票。真正的股票起源于17世纪初的荷兰,在那时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了。 早期的股票都是印刷成报纸的形式,因为那个时候的人们还不习惯用纸和墨水去书写信件,所以股票被做成报纸是为了方便邮寄。后来才有了纸面形式的股票。 所以最初股市里交易的并不是股票本身,而是股票的“所有权凭证”,即我们常说的“纸片”,这张纸片除了具备证明你的股东身份的功用外,最大的作用其实还是作为债权凭证存在——因为它的背后是一笔实实在在的投资。
投资者用真金白银进行投资后,如何保证这笔钱的利益和安全呢?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个东西来做担保。而这个东西就是“股利分配权”。因为当初的股民们把钱投给上市公司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分红,而不是靠股价波动赚钱(毕竟那会还刚起步没多久),所以就赋予了股票一个最重要的属性——“股利分配权”——你可以随时要求公司派发现金或股息分红给你,而且这个权利是必须得到保障的。
因此,最开始时候炒股不叫“炒股票”,也不管什么涨跌,只在乎每股能分多少钱而已.....所以你看早期美国股市里每天成交额最大的股票几乎都是那些“高分红”的蓝筹股。比如道琼斯指数里的30支成分股中的29只是铁路股。 而现在我们所熟知的股票的概念其实是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而慢慢形成的,尤其是在我们国家,在计划经济时代根本不存在股票的概念,那时候股民手里拿着的只是“股东权益凭证”,至于怎么交易怎么获利,那是以后的事儿了… 现在我们知道股票是什么了,也知道股票有什么用和怎样通过它来实现增值的目的了……不过,股票这个东西真的很好吗?会不会像鸦片一样具有很大的成瘾性和危害性啊? 其实在我看来,这东西跟毒品的区别在于,他是有用的!而且是很有用的! 你想想看,如果没有股票的存在的话,今天还能有我国这么大体量的资本市场吗?还有这么多优质的上市公司吗?还有这么发达便捷高效的融资渠道吗?还有无数人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的来源吗? 没有这些,哪来今天的繁荣昌盛国富民强呢? 我们应该感谢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这样的金融工具。虽然其中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我们去完善,甚至还有很多漏洞和陷阱需要我们去规避,但只要它还在运转,就会不断为我们带来新的希望和未来。。。 所以对于炒股这件事,我想我大概明白了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