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上市向谁申请?
现在拟上市公司想要IPO都是直接找券商辅导,再由券商报给交易所进行受理和审核的。在准备IPO的过程中,首先会聘请券商作为辅导机构,负责辅导公司完成上市前的准备工作;接下来就会由券商将材料报送至当地证监会的派出机构和所在地证券交易所进行受理和审核,待一切手续完备后,迎来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实现华丽转身! 不过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顺利闯关成功的。据最新统计数据,2019年全国共有385家企业IPO终止审查或失败,平均每家拟上市公司上市之路足足历时67个月(相当于2.7年)。其中,深交所创业板84家,占比22%;上交所科创板273家,占比71%;沪深两个交易所合计514家,占比59%。目前科创板仍是“堰塞湖”主要蓄水区。
事实上,早在2019年1月,中国证券市场便出现了首次上市公司“撤单”的事件,彼时新三板挂牌公司为乐千业(现名称:凯联医疗)向证监会申请撤回IPO申报材料,之后转投港股,但结局仍是以失败告终。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企业“折戟”A股?
一方面是因为审核制下的IPO流程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如发行人是否符合发行条件、是否具备信息披露能力、能否通过中介机构等的核查等,这些都有可能成为影响企业IPO进程的决定性因素;
另一方面,随着注册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企业的IPO进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所选择上市板块(主板/中小板还是创业板或科创板)、选择的保荐机构等因素,若企业在筛选中未能符合相应板块的条件,则可能导致IPO被否。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目前创业板、科创板均有部分企业通过注册制实现了上市梦,但是创业板上市的条件仍然沿用原来的规定,而科创板则是专门服务于高科技企业上市的。若企业想在A股走上快车道,那么满足相关板块的条件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