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开埔多少年?
1925年6月1日,在上海南市的博文女校大礼堂里,上海大学成立大会正在举行。 “我们开办上海的‘北大’了!” 校长蔡元培亲自到场演讲,他身材清瘦,穿着一件简朴的西装,戴着一副宽边眼镜,看上去文质彬彬。他一边用英语向听众致意,一边在演讲席上坐下,“我今日非常高兴,因为自本年起,上海大学正式成立开校了……” 在场的人很多,大厅内座无虚席,外面还有不少人在徘徊,想听听校长的讲话。 创办上海大学的初心 蔡元培这次来,除了宣布上海大学的成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聘请在德国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的徐特立为上海大学教授。
对这位特殊的学生,蔡元培一直念念不忘。1890年出生于湖南湘乡一个书香之家的徐特立,早年留学土耳其,曾在土耳其参加反英斗争和叙利亚革命。1913年进入法国里昂中法大学(原居里实验室)学习,在那里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巴黎参加了中国留法学生的抗议游行,之后辗转回到上海。因有“前科”(指参加巴黎示威活动一事),被法国当局扣留在天津。直到1920年才回到上海。 一别欧洲十余年,当时已经在法兰西学院登记的徐特立已经40岁了。面对这位一身风尘,鬓角苍苍的特殊学生,蔡元培很是激动,当场拍板任命他为上海大学教授。同时,蔡元培还聘请恽代英、肖楚材等人任教。
对于上海大学的课程安排,蔡元培也做了精心设计。 学校设文理两个学院,共有8个系: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工矿地理系、哲学系、社会学系、经济学系和外语系(包括英文、德文、法文、日文四门外语)。另外还设立了一门通识课程——“现代社会生活研究”。每一门学科均由学有专长的教授讲授。 比如,请李叔同讲授音乐课;请沈雁冰讲授文学史;请张太雷讲授马克思的经济学说;请张闻天讲述政治学;请俞秀松讲解社会工作等。 这样的课程设置,可以说是囊括了当时的最新学科,堪称一流。
为了吸引更多的优秀学子到校就读,上海大学在招生考试时,特意扩大了录取名额,甚至免除了部分考生的中文和面试环节,只需作答数道数学题即可被录取。 这样慷慨招生的标准,让上海大学一时名声大振,不少学子纷纷投考。就连鲁迅的小说《药》中也提到有人想把儿子送给上海大学读书。
然而,好景不长。仅仅过了两年,由于中共党内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影响,上海大学被迫停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