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上海属哪个省?
上海建城1300多年,有史料记载以来,经历了古华亭、松江府、上海县、沪上重镇、江南省省会、华东工业基地和直辖市等七个发展阶段。 唐代天宝十年(751年)设立上海镇;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设嘉定县,取“安定嘉定”之意;元代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设松江府,因江之东津曰松江;明代万历年间(1602年—1618年)设上海县,取“海上明珠”之意;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设置上海市,为江南省省会;雍正七年(1729年)设苏松常道,道署驻上海县城,从此上海成了地方行政中心;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开埠后,外国侵略者不断掠夺我们的财富和资源,上海的对外贸易迅速发展起来;
近代上海是帝国主义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的基地及金融垄断组织控制的中国经济命脉之地。从19世纪中叶开始,上海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渐上升,到民国时期已经仅次于京广地区,成为中国第二大经济发展中心。 解放前夕,国民党政府为了加强上海的控制,将上海划属于江苏省。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决定,将南京的华东军区与上海的华东人民政府合并,成立中共中央上海分局与华东军政委员会,并将上海划归新建立的华东行政区管辖。 改革开放后,国家把沿海城市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1980年设立深圳经济特区,1985年成立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随后又设立了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等地,旨在利用这些城市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优势,率先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吸引外资,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