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独角兽吗?
“独角兽”这个词被广泛用来形容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创业公司,这些公司可能拥有前所未有的新技术或模式,有可能彻底改变游戏规则、行业甚至社会。 尽管“独角兽”们拥有庞大的投资者群体和强劲的增长势头,但这些公司通常不愿公开上市,因此难以评估它们的真实价值。很难确定哪一家私营公司会成为下一个“独角兽”。 关于中国的“独角兽”存在许多争议。但据我们了解,一些公司正在积极寻求上市,我们希望其中一些能在未来几年实现这一目标。在A股市场之外,中国还有一些私人股本基金,旨在支持那些具有巨大增长潜力并希望保持独立性的创新型企业。
这些基金通常会在早期投资于“独角兽”型初创企业。2017年和2019年,阿里巴巴分别将其旗下的蚂蚁金服和商汤科技分拆出来,让两家公司能够直接融资,而无须通过IPO方式实现“脱身”。其他未上市公司的主要“独角兽”包括京东、滴滴、字节跳动、爱奇艺和微众银行等。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越来越深,中国作为一个创新者的角色正在加强。虽然美国拥有最多的“独角兽”公司(206家),但中国以149家的数量紧随其后。
近年来,中国独角兽群体正在快速地形成规模。根据长城战略咨询发布的《2016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名单》显示,共有131家企业入围该名单。其中,蚂蚁金服以4000亿元估值成为最大独角兽,其次是滴滴出行,估值1800亿元,小米、魅族、口碑、神州专车、大疆创新等估值也在300亿元以上。从行业上看,中国独角兽企业广泛分布在16个领域,电子商务领域独角兽企业数量最多,占25%;互联网金融、文化娱乐、大数据行业均有10家左右。
与美国独角兽企业相比较,中国独角兽企业具有以下比较显著的特点:
一是中国的独角兽企业行业分布更为集中。2016年美国共有53家“隐形冠军”企业进入到全球“隐形冠军”企业名单中,占全球的26.5%,其隐形冠军企业分布的行业广泛,主要集中分布在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半导体、汽车及配件、化工和金属加工行业,而中国的独角兽企业主要集中在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文化娱乐等领域。
二是中国的独角兽企业更多呈现“技术+模式”创新。与美国隐形冠军企业专注技术创新和工艺创新,产品以核心技术、功能部件为主不同,中国独角兽企业在模式创新上表现更突出,呈现了“技术”+“模式”创新的共同驱动现象。
三是中国的独角兽企业海外扩张路径仍以“技术引进与吸收”为主。中国的独角兽企业整体上仍沿着与中资企业相似的路径推进海外扩张,即“技术引进与吸收”。虽然也存在海外投资,但整体上规模与美国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通过海外的扩张来掌握核心技术并实现盈利的机制仍未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