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目前有多少股民?
这个数据不太好统计。 据估算,我国境内A股市场和香港市场加一起有超过1000万家股民(个人投资者)。 但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并没有充分意识到风险,没有做好投资股票的财务准备。很多人只是在电视上听到某某公司要上市了,某个股票会涨到多少多少点之类的消息就开始投入资金,在缺乏基本知识的情况下盲目跟风。
还有很多公司法人和高管也具备投资者的身份。 总之,这个数字肯定比你想像的多得多。而且随着股市的蓬勃发展以及不断有企业上市,这个数据还会持续增加。
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最困难的是如何克服盲目性和无序性。因为个体的时间、精力和能力都是有限的;而机构至少在这方面是有优势的——它们可以通过专业化分工降低交易成本,并通过规模效应提高效率。 所以,选择优秀的机构和基金经理代为理财是一个可行之道。
但是,在选择的过程中还是要小心谨慎,防止受骗上当。尤其是那些所谓“内部信息”和“内幕交易”,很可能就是陷阱。
截至2020年5月底,中国股市自然人(个人)投资者达到1.67亿,机构投资者达到39.32万。虽然在总人口中,股民还只是一小部分,但是其对经济活动、政府施政和社会舆论的影响远远超出股民人口本身。在股票市场不景气时,许多股民往往怨天尤人,牢骚满腹。有的抱怨政府“发新股、圈股民的钱”;有的埋怨监管机构管束过严,造成行情低迷;有的声讨上市公司造假害人。其实,这些情绪都是“后视镜效应”造成的。本文就来给大家剖析下。
什么是“后视镜效应”?
开车遇到危险,或者要变道的时候,驾驶员都要看一下车旁的后视镜,看后面是怎么回事。一般看到后面车速很快,肯定要打消超车的想法(否则可能追尾),但是也容易产生懊悔的情绪——如果后面的车慢一点该多好,我就超车了。这种行为决策和心理反应就是“后视镜效应”。“后视镜效应”是人的本能反应,无论是驾驶员,还是股民,都难以避免。
驾驶员要开好车,不能只看后视镜。同样,股民不能总拿今天的结果,苛责昨天的选择。今天看昨天的投资结果,当然容易抱怨——如果当初知道今天这样,我就不会那么投了。许多股民虽然赚了钱,但还是觉得没有赚够,有“贪多”的心态。许多股民刚刚损失一点,就想“扳本”,甚至越赔越买,导致损失扩大。这就是“后视镜效应”作用所致。
对股民进行投资者教育,要讲清市场风险,但还要特别讲清“后视镜效应”心理反应,让大家知道这种心态,明白风险投资的“双刃剑”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