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哪家银行最保险?
这个问题太笼统了,需要细分来看 如果是个人,要看您需要什么“保险” 在国内,个人的存款或者投资,理论上都是安全的。 现在国家实行的是存款保险制度(和信用卡反欺诈一样) 50万以下,全部赔付。 所以,从风险角度看,国内银行的存款和储蓄账户是没有风险的。 但是,如果发生信用风险(比如企业出现债务违约)、操作风险(如银行员工挪用客户资金)等,损失可能无法获得赔偿。
所以如果是个人,又想安全,又想高收益,那不可能。 要么安全(储户的利益受到法律保护),但收益低;要么收益高,但风险大。 如果机构,要看具体什么业务。 但不管是个人还是机构,只要是正常业务,且是在正规金融机构办理,一般都不会有太大问题。 因为现在有《存款保险制度》和《金融消费者保护条例》,存款和支付结算的安全性都有保障。 大额转账、取现等业务需要24小时后才能完成,也是通过建立交易记录来防范洗黑钱等违法犯罪行为。
虽然近年来各大银行都在推进线上业务发展,但是核心的清结算系统仍然是以线下为主,在人工审核的基础上再结合计算机技术,能最大程度地防止不法分子利用电子支付渠道进行犯罪。 至于大家关心的小银行风险问题——事实上现在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已经是非常严格了,任何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都要按照监管的要求保持合理的比例,满足流动性需求。而且我国的银行业目前整体上是盈利的,资本充足率维持在较高水平。当然,如果发生大规模的用户存款流失,小银行有可能会发生挤兑,导致破产。
银行的存款是受到存款保险条例保护的,单个存款人在存款机构的存款不管是多少,前50万都是全额赔付,超过50万的部分,按比例进行赔付。
现在中国有近5000家银行机构,包括5大国有银行、12家股份制银行、52家民营银行、100多家外资银行、近4000家农商行和2000多家农信社,虽然内资银行和外资银行在国内的资产规模上差异很大,但是在存款保险制度面前并没有多大差别,内资银行和外资银行的存款都是同等待遇。
从存款的50万赔偿限额来看,对于广大储户来说,50万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是一笔巨款,应该说基本覆盖了所有普通家庭的存款。所以,哪家银行内资,还是外资,存款都是最保险的。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很多互联网金融机构也推出类存款业务,很多产品的收益率超过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和民营银行,甚至高达5%以上,吸引了大量投资者。对于广大投资者来说,互联网存款既方便又安全还有高收益,岂不是最好不过?
2021年1月15日,央行和银保监会联合发文,对互联网存款的吸收行为进行规范,实际上明确表明互联网存款行为违规,要求停止相关的存款吸收行为。这是监管部门对广大储户资金安全高度重视的体现。虽然这次监管部门叫停互联网存款的行为给储户带来很大冲击,但是从长远来看,对绝大多数储户来说是保护了其利益。
有些储户可能不会相信这个观点,觉得高息揽储是银行间竞争的正常手段,应该允许,为什么监管部门非要叫停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理解银行的本质是什么。银行是经营风险的经营主体,它对经济的稳定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也就是说,银行是为经济稳定服务的,而不是为盈利服务的。正因为此,银行被归入金融机构进行监管,而不是像我们平时所说的企业一样属于工商企业。
作为金融机构的银行,具有典型的脆弱性和脆弱性,而且一旦出现金融风险具有很强的外部性,严重时甚至可能引起社会动荡。比如我国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曾经有1200多家城市信用合作社因为严重亏损被关闭,引起储户挤兑,导致部分地区社会不稳定,银行的社会稳定基础受到了损害。所以,银行是不能像一般企业一样为了盈利和竞争而采取高息揽储的竞争手段,监管部门叫停互联网存款行为,本质上是为了保护广大储户的利益,保护银行的存取款秩序,保护社会的稳定。
从这个意义上看,我们在银行的存款受到国家的保护,是安全的,不要觉得哪里利息高就往哪里存,否则可能血本无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