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降息周期是几年?
央行这次下调利率,市场预期还会有更多的政策工具陆续出台并且降息的空间还很大(至少还有15个基点的下调空间),所以股市和楼市都会迎来一波上涨。 从全球来看,我国资产价格总体还是相对较低,所以上涨的空间很大;从国内来看,房地产去库存仍然面临较大压力,通胀水平又处在高位,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利润空间很小甚至亏损,经济的下行压力巨大。
货币政策工具除了降准、公开市场操作之外,还有常备借贷便利(SLF)、抵押补充贷款(PSL)、中期借贷便利(MLF)以及定向降准等,这些工具还可以进一步搭配使用在调控中发挥各自的作用。 除了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之外,最近央行又在探索新的金融监管手段——宏观审慎政策和资本管制。这两项政策的提出表明央行的思维正在发生转变,由过去的利率市场化逐步转向更加宏观的调控方向。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最关心的莫过于存款利率,目前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是1.75%,2008年金融危机时最低为1.71%,今年4月份下降到了1.50%,上个月则是1.45%,这一次降准之后,银行间市场的隔夜利率和7天利率都出现明显下跌,1个月期利率也大幅走低到1.60%附近,说明市场对此是高度认可的,预计后续还会有继续下行的空间。
10大发达经济体:包括中国、美国、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印尼、南非和土耳其。
2000年初至今全球共有10轮降息。单轮中的最长降息周期为美国,从2008年9月至2011年8月历时3年。
降息频率方面,本轮和2018年降息次数并列最多。降息力度方面,2000年之后2001年降息力度最强,10个经济体总共降息幅度达到2734个基点;本轮降息排第三,降息幅度达到1165个基点。
全球第一轮降息始于2000年。2000年初美国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达7%,当时物价上行压力较大,但是美联储出于对互联网泡沫破裂的担忧,在互联网泡沫危机后选择连续三次降息。随后物价上升压力消失,美国通胀率从2001年的3%降至2003年的2%。随后,发达经济体中的加拿大、印度、印尼、巴西等跟随降息。
第二轮降息始于2003年。此前互联网泡沫破裂的持续影响使得美国经济的复苏缓慢,2003年前三个月美国GDP平均增长率不足1%。与此同时劳动力市场也较为疲软,2003年初失业率接近6%。美联储从2003年6月开始降息来刺激美国经济复苏,澳大利亚、巴西等发达经济体跟进。
第三轮降息始于2004年。在上轮宽松政策作用下,美国经济得到复苏。2004年6月,美联储开始加息来遏制美国经济过热,美联储先后加息了17次。加息结束后,美国国内的通胀较低,美联储在2007年9月降息1次。随后全球许多的大型经济体开始降息,降息国家包括澳大利亚、巴西、土耳其等。
第四轮降息是2008-2011年的全球量化宽松。2007-2008年爆发了近一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次贷危机,全球大型的经济体陆续降息来应对。本轮降息力度和降息次数是前三大轮降息的总和。本轮降息国家包括了中国在内的所有大型经济体,随后通胀迅速放缓。
随后降息周期断档至2018年。2018年贸易战以及中东局势使得全球经济不确定性抬升,欧元区经济下行压力逐步加大,欧洲央行开始降息。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跟随降息。但随后贸易战缓和,叠加2019年全球经济企稳回升,这轮降息未形成合力。
本轮降息始于2019年。2019年8月初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回落至7年来的新低,美国2年期收益率一度跌破10年期收益率,倒挂信号释放了经济衰退的危险信号,美欧多国开始降息。本轮降息力度是2018年降息的总和。
2008年降息周期结束后,美国在2014年之后开始收紧货币政策,其他发达经济体也结束了宽松的货币政策。2018年开始新兴市场、发达市场等都开始降息、QE计划,意味着全球十年的降息周期开启。2000年以来,降息周期和经济周期、全球通胀周期吻合。
与历史上历轮降息类似,本轮降息也与贸易不确定性,美国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以及金融市场的动荡有关,降息周期或将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