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稀土限制原因?

孟淑馨孟淑馨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首先,明确一点:中国的稀土政策不可能无底线宽松(至少不会无限期放松)。原因也很简单,如果任其自由发展,最终吃亏的还是中国政府。 先说理论部分,任何资源的定价依据其实无非就是需求与供给两个要素。但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战略资源而言,它的需求与供给是取决于国家意志的——也就是所谓的政府干预。在讨论战略资源价格时,应该把需求与供给放到国家层面去考虑。

以稀土为例,目前世界上共有40多个国家拥有稀土矿床,已探明储量49亿吨,年开采量581万吨,主要集中在中、蒙、印等国. 目前世界范围内对稀土的需求主要有四大领域:钕铁硼永磁材料(占60%)、发光二极管(LED)照明(12%)、太阳能电池(10%)和新材料(包括催化、医用、玻璃等,18%)。其中,对中国市场来说,应用领域占比最大的是钕铁硼永磁材料(70%左右),其次是稀土抛光片(15%-20%)。 从需求角度看,中国是稀土的最大消费国之一。据估计,2013年中国稀土总需求量约为173万吨REO,其中民用约154万吨,军事用途约19万吨。2015年中国稀土消费总量为181.5万吨REO,比上年减少5.1%。其中民用162.9万吨,比上年下降4.2%;军用18.7万吨,比上年下降6.9% 。2016年中国稀土消费量为168.7万吨REO。其中民用153.9万吨,同比下降5.3%;军用14.7万吨,同比增长7.2% 。

从供应看,中国是世界第一稀土生产国和出口国,也是唯一的稀土资源储备大国。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2016全球矿产资源报告》显示,中国稀土储量约3600万吨,占世界总储量的80%以上。不过,中国稀土资源类型相对单一,以轻稀土为主,高附加值产品能力不足且大量依赖进口。 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稀土生产和出口国,具有绝对的话语权。但我国一直本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坚持“保护性开发”的原则,合理有序地利用这一宝贵资源。自2008年起,国家发改委先后发布了《稀贵金属产业政策》及《稀贵金属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我国稀贵金属工业产值要达到6000亿元,建成6个百万吨级矿山、5个千万吨级冶炼加工基地,形成比较完善的产业布局,建设世界稀贵金属资源战略库。

然而,虽然我国稀土行业总体保持较快增长,但产能过剩问题始终未得到解决。据统计,目前国内各类稀土企业达600余家,年产稀土氧化物总量近60万吨,已经远远超过国内市场需求。

由于前期盲目投资和无序开采,很多企业的生产成本很低,甚至出现了亏损,资金周转困难,一些中小型企业甚至面临退市风险。而拥有核心技术,能够提供高端产品解决方案的企业则有望突围,获得长足发展。

牛智洁牛智洁优质答主

中国限制稀土出口原因有三:

一、为保护环境

稀土虽然名字叫“稀”,但属于可以再生的战略资源,分布于世界各地,目前世界探明稀土储量为1.1亿吨,中国占36%,美国占30%,俄罗斯及澳大利亚等国也有一定的储量。中国自50年代大规模开发稀土矿起,为保护环境已关闭了三分之一的稀土矿和钕铁硼企业。目前稀土的采选冶和应用开发技术中国领先世界20年。

二、为保护本国战略资源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稀土生产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出口国。目前稀土以达到占世界总产量的95%以上。尽管储量大,但人均占有量仅1712吨,居世界第五,美国虽储量少于中国,但人均占有量为3173吨,为中国的近2倍以上。因此,从长远战略利益考虑,限制稀土输出是理所当然的事。

三、为打破贱卖怪圈

中国虽然拥有丰富的稀土资源,但长期以粗加工低价产品形式出口。中国以占世界36%储量生产出世界95%的产量,却只得到微不足道的利润。以出口量最大的混合稀土为例,按我国的定价公式计算价格为每吨1.5万元,而美国阿法公司定价每吨高达2万美元,贵出我国40%以上。长期低价对外供应稀土,既破坏了本国环境,又损失了中国战略资源。

因此,为保护环境和战略资源、打破贱卖怪圈,中国政府对稀土开采、生产和出口制定了相关政策,加强管理和规范是完全正常的,符合wto的例外条款。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