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为什么要转型升级?

卜惠芬卜惠芬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从需求看,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

2.从供给看,工业体系健全、产能巨大且技术落后;

3.从环境看,资源环境制约加剧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从国内来说,经济增长的内需潜力大,供给质量也有待提高,转型升级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但也要看到,经济发展的新旧动力正在转换,产业迈向中高端面临的挑战明显加大。一方面,消费升级持续引领需求端升级;另一方面,智能制造等新技术正在改变生产方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给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机遇。但贸易保护主义和新基建也带来新的挑战。 从国际比较来看,2018年我国劳动参与率(64.6%)与GDP平减指数(75.09)都处在较低水平。在人均GDP已达9000美元的情况下,作为劳动力充足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劳动力要素的相对价格还有较大上升空间,而GDP平减指数回升至合理区间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优化产业结构。

当然,推进经济转型升级需要付出一定成本,也可能产生短期的波动。但从长远来看,有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

路小彤路小彤优质答主

在过去的30多年里,我国抓住了经济全球化的时机和发达国家产业战略调整所带来的产业转移机遇,利用自身要素低成本的优势,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分工,融入全球价值链,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综合国力的稳步提升,一跃成为了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经过长期的发展,中国的要素成本逐渐上升,原有的比较优势正在削弱。此外,全球价值链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在近年来日益凸显,给中国相关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风险和挑战。这使得中国原有发展模式的弊端和不可持续性进一步暴露,转型升级成为了迫切的现实需要。

一方面,从中国的国内发展情况来看,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亟需进行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

首先,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和经济增速放缓,中国产业发展面临较大压力。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人口从净供给国逐步向净需求国转变,以低要素成本为核心的传统竞争优势有所下降,中国产业发展的低成本优势不再。在成本不断上升而生产率提升速度不快的情况下,产业的利润空间受到挤压,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业逐步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近几年,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都开始推行再工业化战略,而其他的一些新兴经济体还具有更低的生产成本,这些因素都让中国制造业的未来面临较大压力。其次,资源和环境问题凸显,原有增长方式难以为继。中国30多年的经济增长是以大量耗费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和外延式的增长方式使得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破坏的问题愈发突出,甚至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在现有的制度环境和增长模式下,仅靠行政手段来推进产业转型和结构优化效果并不明显,难以实现产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再次,经济增速加快下行,原有经济发展模式难以持续。受国内外多重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自2010年以后增速开始放缓并且下行压力逐渐加大。原有经济发展模式中突出存在的内需不足、收入分配不均、消费长期低迷、产业升级缓慢等问题使中国经济难以有效应对外部环境恶化所带来的冲击。原有不可持续的增长路径使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任务更加紧迫。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