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谁第一个经营保险?

车伟强车伟强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说到“首家”,难免会有误区。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概念“先发优势”。 所谓“先发优势(First-Mover Advantage)”亦称“先行者优势”或“领先者优势”,即行业中的“先来者”比“后到者”更容易获得竞争优势。 那么这种优势的取得是建立在“率先进入市场”的基础之上。 而在中国保险市场发展史上,第一家获得执照正式开业的保险公司却是人寿保险行业的“后来者”——和平养老保险公司。

根据银保监会官网信息,国内第一家人寿保险公司是由我国自己组建的第一家人寿保险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于1949年10月2日成立,总部设在北京,同时设立了东、西、南三个业务部及办事处;经营范围包括办理各项寿险业务以及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的业务等。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原人民保险公司进行改制重组,先后经历人民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人保财险有限公司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筹备组(简称“保监会筹”)等发展阶段。

1996年1月18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由中国人保集团公司作为主发起设立,注册资本30亿元,正式成立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人保”)。 而早在1957年,前苏联就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人寿保险公司——苏维托尼保险公司。在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的保险制度和发展模式过程中,国人对建立中国人自己的寿险公司的热情空前高涨。当《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通过之后仅过了半年,也就是1995年8月28日,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人寿保险公司——和平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和平养老险”或“平养”)应运而生,注册资本金一亿元人民币。 虽然名称中带有“寿险”字样,但平养的经营范围并不局限在寿险业务上,而是包括了整个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从这个意义上说,平养确实可以称为“中国第一险”。

郗舒航郗舒航优质答主

中国第一个经营保险的是英国人在上海开办的上海友宁保险公司。但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民族保险企业则为1865年创办于上海的海洋保险行。1865年8月,中国商人陈润甫、陈泰阶、孙宫之、严信厚四人集股银1万两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上海保险公司。保险公司设立上海和宁波两处办事机构,其中上海设正司、司副各1人,“司察”若干人,负责向本埠和外埠保险,宁波设分司1名,经办本地保险业务,同时代收保险费、给付损坏赔偿。保险种类仅有房屋、船货两种。

1868年,该行因洋商忌妒、百端挑剔而歇业。1876年(光绪2年),严信厚等集股银1万两续设保险,并由在沪浙商公设保商局,分设正、副司,办理船货保商,但该保险行于次年亦宣告歇业。1888年,上海出现了一家“保险招商局”,其主要业务是承保中外商船和货物,但由于受到外国保险商的种种阻挠而难以维持,次年即宣告停业。此后,上海的华商再未举办保险企业,直至清末兴起商办保险。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两江总督张之洞鉴于外国“公司集商济之法,而中国独行商势孤”,奏请设立中国通商银行,附设上海华商义和保险公司;英美保险商对此大起恐慌,遂多方阻挠,致使张之洞不得不“去保险字样不用”,原附设公司改为华商义和公司,仅在华商通商银行下设“附设行”经营保险业务。该保险附设行虽于1897年3月正式挂牌营业,却因受到外商保险公司的重重阻挠而无法开展业务,不久即被关闭。直到《辛丑条约》签订之后,1903年(光绪29年)清政府正式下令“厘定商律”,宣布废除不准中国人办保险公司的禁令,在上海的华商商号中兴起了一股商办保险公司的热潮。

1903年4月,苏松太道袁世勋邀请上海商会、轮船招商局和各业会馆、公所的绅商20余人会议筹办华商义和保险公司,10月呈请农工商部核准立案。同年10月22日(农历九月初九),上海华商义和保险公司正式宣告成立,11月7日正式挂牌营业,这便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家正式的民族保险企业。该公司资本为100万两,在沪、汉两地设立正司和分司,承保行船、货物、房屋,并附设存栈、修理两项业务。公司成立时,中国尚无保险法、海商法,因此只能“先择各国通行律条,并参照英国公司保险规程”,订立了“公司及保险章程”17条。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