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材还会涨价吗?
先说我的结论,钢价仍然有上涨的可能和空间,但幅度不会像之前那样大。 为什么这样判断呢? 我先说一下我对目前供给端变化的看法。 由于今年1月至7月全国粗钢产量由5.6亿吨降至4.98亿吨,同比下降6%,同时国内废钢回收量不断创下历史新高,我比较认同目前市场上主流的观点,即下半年供给端压力不大甚至略有缓解。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上半年我国粗钢产量同比下降6%,但生铁产量却增加了2%(国家统计局数据),也就是说钢材的减产主要是由轧钢环节完成的,而非高炉生产。而进入下半年后,随着成材价格再次回升到盈亏平衡线以上,钢厂利润再次出现下滑,华北地区部分钢厂即使处于亏损状态也依然坚持不降价,可见成本在钢材价格中的重要性。我不认为在原料价格大幅下跌的情况下,钢材价格能够继续保持涨势。
至于需求端,我认为目前汽车、家电等消费类钢材行业虽仍存在结构性过剩,但通过产能置换等方式,相关产品的质量在不断提升,同质化竞争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因此价格下跌的空间有限;地产行业则受金融调控影响明显,“房住不炒”的大基调下,房价大涨很可能引起政策的反弹,因此钢材在建筑行业的利用率也很难大幅提升。相比之下,基建行业作为稳增长的重要一环,对钢材需求的作用更值得关注——今年国家财政赤字规模大幅增加,专项债发行力度持续加大,同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置换也在进行中,这些资金的最终用途很大程度上会投入到基建项目中,进而带动钢铁需求的增长。考虑到钢材在基建项目中的利用率较高,并且占比较低,有较大提升空间,因此钢铁价格有望受益于基建投资的增长而进一步上扬。
综上分析,我认为钢材价格仍有上涨可能,但空间或将不如上半年那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