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当劳中国业务有什么?
麦当劳在1990年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目前在中国内地的收入和利润都占了其全球业务的很大比重——毕竟中国是唯一一个GDP增速高于麦当劳增长速度的市场。 为了应对在中国的迅猛发展,麦当劳2013年开始启动“未来基地”项目,在北京建设一座集生产、加工和销售与一体的现代化食品生产基地。该工厂于2015年投入运营,能够使麦当劳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并将生产和物流系统集成化,通过统一配送中心将原料运至各餐厅,减少运输成本、保障食品安全、提高供货效率并降低环境破坏。
除了新建工厂外,麦当劳还积极寻求与其他公司的合作,以期扩大产能并降低对环境的破坏。2017年4月,麦当劳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共同宣布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探索在低碳能源、塑料创新等领域进行合作;8月份,又携手中粮集团,打造包含种植、养殖以及供应链环节在内的农业产业化基地。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中国政府对于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的重视,外资餐饮企业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早在2016年,麦当劳就因被曝出使用过期原料制作菜品而遭网友怒怼。今年5月份更有媒体报道称,位于北京的麦当劳食品有限公司华北食品仓库发生食物中毒事件,40多名员工中毒,疑似细菌感染所致。对此,麦当劳紧急召回部分品种食品,并对涉事餐厅进行消毒。
为了顺应中国的消费升级趋势,2017年起麦当劳开始加快新品推出的速度。根据计划,每年将有近10款新商品在国内上市,涵盖主食、小吃、甜品等多个品类。不过,在价格上相对较贵的McLab研发实验室新作,由于并不适合所有中国消费者的口味,推出后并未得到广泛认同,销量不佳。
中国内地
在中国内地,麦当劳主要透过特许经营及管理特许经营的方式营运餐厅。截至2015年12月,麦当劳在中国内地有超过2,000家餐厅。2015年12月,以餐厅数目计,我们在中国内地的市场占有率约为64.8%(或以系统销售额计,约为65.1%)。麦当劳于1990年进入中国内地市场,通过特许经营方式开展业务,其后增设管理特许经营门店。麦当劳通过与中信于2013年3月组建的合资公司在中国内地发展管理特许经营餐厅,该合资公司由中国内地若干主要城市的若干管理特许经营餐厅组成。我们的管理团队亦监督特许经营餐厅的业务业绩。
截至2015年12月31日,我们在特许经营及管理特许经营餐厅分别有832家及1,171家餐厅。我们的管理特许经营餐厅是根据管理特许经营安排,通过管理特许经营商营运的餐厅。由于管理特许经营商是我们的直接客户,该等安排可使我们较通过特许经营安排经营餐厅有较高控制权及较高回报。
2015年11月,我们宣布与中信达成最终协议,向彼等收购我们的合资公司及若干相关投资(“中国2015注资交易”)。该交易使我们成为我们在中国的业务的直接营运者,而不再需要依赖我们的特许经营商。该交易亦使我们能够透过与经验丰富的中国投资者中信及凯雷紧密合作,专注于我们在中国内地的增长。该交易于2016年1月1日完成。我们在2015年年度报告中有关于中国2015注资交易的其他披露,包括有关2015年12月31日后的潜在重大变动、会计影响及监管批准。
香港
在我们进入香港市场的初期,麦当劳主要授权他人(“特许经营商”)经营餐厅。该等特许经营商获授权在香港特定市场分区内经营一间以上的餐厅,并须直接向麦当劳支付特许权使用费。1997年,麦当劳在香港设立一间全资附属公司,成为麦当劳在香港主要的特许经营商,并就由该附属公司直接经营的餐厅开始采用管理特许经营形式。在管理特许经营安排下,麦当劳的附属公司(“管理特许经营商”)获麦当劳授权在香港特定市场分区内直接经营一间以上的餐厅。
该附属公司于其分区内直接拥有及经营若干餐厅。在特许经营安排下,除支付特许权使用费外,管理特许经营商在餐厅的采购、餐厅装修及设施、质量控制及餐厅人员招聘与培训方面必须符合麦当劳的标准。麦当劳向管理特许经营商提供一系列管理服务,包括品牌管理、市场推广、研发及人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