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如何应对tpp?
谢邀,这次是正面回答,上干货! 之前有答主说了tpp和世贸的关系,这里补充一下,tpp其实可以理解为世贸之后新的一个贸易协定的尝试。1947年建立的关贸总协定(gatt),其核心就是削减关税、减少贸易壁垒,以达到增加各国贸易的目的;而tpp的目的一直很明确,就是在wto框架下建立一套涵盖所有贸易行为的规则体系。所以从逻辑上来说,加入tpp就相当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最后一步。
现在问题又来了,中国作为一个进出口贸易大国,而且正在努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以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自然不可能放弃这样一次机会。但问题是,tpp是个高质量(高门槛)的协定。那么我国如何参与这种高水平的谈判呢?我提出三点想法:
第一,认清形势,把握方向,不抱幻想积极应对。美国带头组建tpp是为了制衡中国在亚洲乃至世界的影响,显然在谈判中处于主导地位。而我国作为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和工业体系完整的大国,虽然第三产业比重相对较高,但是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日韩这两个亚洲重要经济体)的夹击态势。如何在谈判中争取有利地位是我们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我觉得在谈判中我们可以采取的战略是:不盲目争利,积极融入,循序渐进。即在tpp里面不是要你死我亡地争利,而是通过逐步开放,降低准入门槛,最终达成各取所需的协议。当然这个协议最终的达成是有条件且需要经过漫长地磋商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要把握住大局不能失去主动,又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因为tpp的成员是美国主导的亚洲—太平洋地区的主要国家。要想完全赶跑这些家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我们需要做的是,在tpp里积极参与讨论,提出合理建议,在满足各方基本利益的基础上,寻求最大的公约数,以最大限度的达成共识。
第二,利用现有优势,找准切入点,积极稳妥推进。我们都知道,tpp的核心在于构建一个高标准、高质量并且覆盖全面的多边贸易体制。从这个角度看,我们想要在tpp里获得重大突破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我们现有的政策空间比较有限。一方面我们作为发展中大国,要承担一定的发展义务,因此不能在贸易保护问题上轻举妄动;另一方面,我们已经加入了wto,并参与了大量的多边贸易谈判,在tpp里也很难在初始阶段取得太多成果。所以我们在tpp里的突破口可能在于现有的双边和区域贸易安排。比如我们正在推出的“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如果能在交易程序、监管模式等方面找到一个切入口的话,就有望在电子商务合作方面取得突破,为未来建立制度性合作打下基础。同样,在中日韩自贸区等方面我们也应找准位置,积极沟通,寻求共同利益点,为未来的区域贸易安排打好基础。
第三,上下同心,内外联动,形成合力。tpp涉及领域广,影响程度深,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贸易协定。它实际上已经把中国的对外经贸推到了一个必须深度参与的全球化进程之中。这就要求我们改革的动力更加强烈,改革的举措更加到位,才能有效应对tpp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处理好内需和外需之间的关系,就能形成内外双循环,并能以此为契机,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另外,我们还应该看到,tpp虽然主要是贸易协定,但是它已经涉足了投资等领域,可见其目标是把本国的产业向外辐射。这一点和中国推行“一带一路”倡议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以,我们在tpp里面不仅是要代表自己的利益,还要能更好地代表亚洲甚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这样才能在复杂的博弈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