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怎么补短板?

尤志来尤志来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先贴一张中国工业系统的图,可以看到中国的产业系统还是很完整的。 中国制造业的短板主要在中高端领域,具体一点就是在汽车、飞机、集成电路这些领域的研发和制造能力上有待提高。

为什么把集成电路放在汽车之后,因为半导体行业是中国目前唯一能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产业(当然这跟美国打压华为等中国企业有关系)。 芯片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产业,集设计、加工制造、设备及材料于一体,而且技术高度集成化。但虽然芯片整体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其中一部分又有着军工背景,因此国内也有望在短时间内实现突破。

不过个人认为最难的是汽车领域,因为这个不仅涉及整个工业体系的配套问题还有整个生态的问题。现在连美国都准备发展新能源汽车了,可见这个领域将是未来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要补齐这个领域的能力,可能还要花上很长的时间,因为整车制造不是单靠某一个企业就能完成的,需要庞大的产业链作为支撑。

太叔德桐太叔德桐优质答主

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但大而不强的问题突出,制造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日益凸显,综合创新能力较跨国公司和制造强国仍有较大差距,产业结构不合理、质量效益不高、资源约束趋紧等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制造业向高端跃升的“缺芯少魂”“弱基失魂痛”等问题十分突出。

当前,全球制造业竞争加剧,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智能制造成为各国抢占制造业“智”高点的重要抓手。世界主要制造强国普遍重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已经由2.0阶段进入3.0或4.0阶段,且已从单个企业内部应用逐步拓展至产业链、价值链优化应用。

我国制造业尚处于2.0阶段向3.0阶段迈进过程中,一些短板弱项难以回避。

一是产业基础能力不足,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工业基础软件是工业实力和制造业水平的重要基础和支撑,但因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长期“重主机轻部件、重工艺轻基础、重视引进和模仿创新能力不足”,基础制造能力缺乏,70%的核心基础零部件、80%的高端数控机床和80%以上工业软件严重依赖国外。

二是高端人才不足,随着智能制造向纵深发展,既精通信息技术和管理又熟悉制造工艺流程和专业知识的复合型高端人才短缺的矛盾逐渐凸显。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

三是缺乏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协同创新的整体性策略,我国制造业虽然在高铁、电力装备、5G、特高压等领域在自主创新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缺乏有效引导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与应用有效衔接的完整体系和科学布局,且未能带动相关产业链有效联动创新,导致许多创新成果缺乏产业化应用机会,大量创新性专利技术“休眠”或闲置。

四是产业生态体系不完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不健全,产学研用政深度协同的创新生态尚未形成,技术需求市场、知识产权和技术成果交易市场体系尚未有效构建。创新链不长,产业化机制不畅,缺乏引领性平台和领航企业或骨干企业带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和制造业协同发展缺乏有效载体、资源支撑和服务对接机制,产业生态未能形成有效协同。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