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经济中国排第几?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公布的全球经济运行报告显示,今年第二季度中国经济继续增长,增幅达6.7%;中国仍然是全球唯一维持GDP正增长的大国,经济增速明显高于其他发达国家及新兴市场国家。
按官方汇率计算,中国GDP达59.5万亿元(约合9.4万亿美元),创下有史以来新高。 不过,虽然中国经济总量高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收入水平仍然很低,GDP平均每人仅有8370美元,仅为美国经济的五分之一、英国经济的七分之一。在已公布的各国数据中,仅比哈萨克斯坦和柬埔寨略高,处于低收入经济体水平。
在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的表现确实可圈可点,主要指标均出现反弹。其中,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8%,外汇储备3.62亿美元,同比增长1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4%。 但也应看到,在中国GDP中,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已经超出第二产业近十个百分点。而在美国的GDP中,第一大产业——服务业的比重已经达到了70%以上,欧盟的服务业比例更是高达80%左右。
从结构上看,中国的GDP增长很大程度上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60%左右,远低于美国的90%和欧盟的70%。而且,中国的投资主要是传统行业和企业,占GDP总量的三分之一强,而研发支出占GDP的比例却只有2%。这也就是说,中国的经济效率低下,经济发展靠大量资源投入和支持政策,而不是市场机制作用。
由于人民币持续贬值,外商直接投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去年底以来,为了稳住外资基本盘,各地纷纷出台优惠外资政策,甚至包括减免关税等措施。但在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当下,外商投资中国究竟能收获多少红利,仍然存在很大变数。 而国内投资的情况也不容乐观。虽然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被视作稳定经济增长的“压舱石”,但是盲目投资和产能过剩问题的解决仍然难以指望。
事实上,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奇迹主要得益于外向型经济模式。随着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中美博弈加剧,这种倚重出口和外商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如何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内部需求驱动,成为中国经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须解决的难题。否则,GDP再高也是“伪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