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还会通胀吗?
首先,我们得搞清楚通货膨胀的定义是什么 一般来讲,我们研究某个国家的通货膨胀率,主要看这三个指标
1、消费者物价指数(CPI) 这个指数衡量的是一篮子消费品的价格水平,在一般情况下,CPI的变化和通货膨胀密切相关 CPI增长率等于通货膨胀率。 如果一个国家的CPI大于0且不断上升,我们就可以说这个国家发生了通货膨胀;反之,就说没有发生通货膨胀。 以美国为例,2020年3月份以前,一直维持着零利率政策。为了应对疫情给经济造成的影响,美联储在之后的几个月里开启了无限QE模式。
2、生产价格指数(PPI) PPI反映的是生产环节产品成本的变化情况。如果原材料价格上涨,制造业工厂为了保证利润,就会把成本转移给下游用户,最终会导致CPI上涨。 目前,我国PPI指数已经高于正常水平,并且处于持续上升状态。4月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3月份PPI同比涨幅达4.4%。
3、消费者预期指数 中国有官方的通货膨胀数据,但是不公布消费者预期指数。我在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上找到2019年的信息,全国城镇居民对未来一年通货膨胀的预期平均值为6.5%,对未来三年的预期平均值仅为4%。 我在知乎上看到有人发布2018年的信息,显示北京、上海、深圳的CPI预估值分别为11%、11%与12%。 这里需要提一下的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IR)是在调查的基础上得出的整体数值,并没有区分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等分类。我们无法知道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具体包含了多少食品价格以及多少非食品价格。所以,单独讨论食品价格变动对通胀率的影响是没有意义的。
其次,咱们再来看看影响通货膨胀的因素有哪些 从国际上其他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通货膨胀无时不有,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那么,什么原因导致了通货膨胀呢?
1、需求拉动型通胀 消费者物价总水平和生产成本是影响通胀的最直接因素。 当上游商品价格上升时,生产商会提高对产品售价预期,继而增加对产品采购,由此引发连锁反应,最后导致所有商品价格上升。这个时候,无论企业还是家庭都会减少现金持有量,从而刺激消费,经济增长加快。 但是,这种基于需求的通货膨胀是一个相对概念,它取决于需求和供给两个变量。当一国的需求旺盛而供给受限时,就会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
2、成本推动型通胀 除了需求因素外,另一个导致通胀的原因就是成本波动。 当供给受到限制或预期收入增长时,商品价格上涨,就会导致成本推进型的通胀。比如疫情期间,各国都实施了宽松的货币政策,资金供给增加会推升资产价格,而资产价格上涨又会推高其他商品的涨价预期,进而出现通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