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础货币怎么产生?
中国的基础货币有4种来源,外汇占款、发行存款准备金、央行票据、财政存款。
1. 外汇占款,这个就是国外人民把钱存在中国,或者买中国产品,把美元给中国,中国收到钱后,就要用相应的人民币去买回美国人民手中的美元/外币,这样就增加了中国的基础货币。这是目前我们国家基础货币的主要来源之一,2017年达到了顶峰95万亿人民币。当然现在在逐步的减少,因为我国外汇储备已经由原先的“多”转变为“少”了。 这个数据可以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网站上查到,网址是: https://www.imf.org/en/Publications/WEO/archives/2018/03/26/weo-data-and-other-statistics 通过查询2018年1季度的数据看到,其他资金净流入(正数表示外国对中国资产的投资增加,逆差表示对别国资产的投资增加)-68亿美元;而2017年也是大幅度下滑,其他资金净流入(正数表示外资对中国的投资增加,逆差表示对外国资产的投资增加)529亿美元。
2. 发行存款准备金,这个简单说就是银行拿了老百姓的钱和企业的钱交给央行,央行再把其中一部分钱以准备金的形式发放给商业银行使用。比如,企业或居民给央行存了10亿元,央行给了商业银行7亿元的使用额度,剩下的3亿就是作为存款准备金,存放于央行。这也就间接的增加了整个社会的流动性。但这里要注意的是,虽然从理论上来说,只要央行信用好,这种无限量的购买能力是不会有上限的,但国内M2的增速是有一定区间要求的,大概是在12%左右。超过这个区间,就会加大通缩的风险。当然如果低于这个区间,就可能出现通胀。所以央行的操作空间其实是很有限的,不能无下限的印发钞票。
3. 央行票据,这个跟抵押贷款差不多,就是央行用自己的纸(债券)代替借款人向市场融资,从而释放出流动性和基础货币。
4. 财政存款,也就是地方政府和公务员的工资以及各项税收没有到位的资金先放在央行那,等你交钱了再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