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寿何总?

宓梦婷宓梦婷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作为在国有大型银行任职多年,再进入寿险公司负责战略规划的高管,我以一个局内人的视角来谈谈对国寿“跑马圈地”的看法。 国寿“跑马圈地”的主要方式是成立多家保险专业代理公司和寿险专业分支机构。根据目前公布的统计数据来看,截至2019年6月30日,国寿共计设立18家保险公司和1家资管公司(不包括通过认购基金等方式间接持有的金融机构牌照),其中9家为保险专业的代理机构;45家分公司及中心支公司,合计63家分支机构。这些机构主要是通过股权或债权方式获取。

对于一家经营了40年的国企来说,这样的扩张速度可以说是很快的。那为什么国寿要在这个时候选择“跑马圈地”呢?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外部原因,即监管部门鼓励险企多渠道发展,比如此前监管层就表示要对中介牌照进行放开;二是内部原因,也就是国寿自身的战略需要,作为一家经营40多年的老公司,国寿目前的利润来源较为单一,主要来自于寿险业务,而寿险业务的增长又主要依靠新业务(包括新签单和销售人力新增两部分)的增长驱动,如何扩大业务规模、抢占市场成为了国寿当前最突出的问题之一,而“跑马圈地”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举措。

但这里也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成立那么多的代理机构和分支机构?其实,现在各险企都在拼命拓宽渠道,因为保费收入是衡量保险公司经营情况最主要的指标,有保费才有收入来源,才能维持公司的运营。所以可以看到,最近各大上市公司都发布了各种融资公告,有些甚至通过发债的方式进行融资,都是为了增加保费收入,扩大市场份额。

对于国寿而言,一方面要加强现有分支机构的覆盖面,特别是要对农村、乡镇等空白区域进行全覆盖,另一方面就是要大力拓展团体业务和个人业务,从而增加保费收入、扩大市场份额。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保险公司仅仅依靠“跑马圈地”来实现快速增长的话,那么这种方式的可持续性是有待考量的。因为在市场上,同类型的产品很多,客户的选择也很多,如果缺乏必要的服务支撑,单纯的保险产品很容易成为“鸡肋”,无法真正获得客户的认可,进而影响保单的有效续期。所以,后续国寿能否真正实现通过“跑马圈地”抢占市场,我们仍需进一步观察。

赖桂玉赖桂玉优质答主

中国人寿总部迁移北京,广东分公司随之改编为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何志光留任广东分公司,职位由总经理变成后援中心总经理。虽然有升,但他并不满意。因为广东分公司从11个人的班子变成了4个人的班子,而他,排在最后。

对一个从18岁起就开始独自闯天下的男人来说,受气并不是最好的激励。何志光选择了离开中国人寿,他要寻找一个可以让他全面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他要打造自己的“中国人寿”。

2003年秋天,何志光加入美亚。在此之前,美亚财险一直把重兵部署在上海、东部沿海、长江沿岸地区,除了深圳,广东地区根本不在公司主要发展区域之列。何志光的当务之急,是要把“重兵”调来广东,把广东变成美亚的战略要地。

首先,他从人事开始。2004年年初,何志光向总部申请组建广东分公司,获得批准。不到一年间,他就组建了一个庞大的广东“班子”,除了直接管理的18个处、室之外,还设有5个中心支公司、12个支公司,其中分公司有70多人,中心支公司加支公司有300多人。此外还有300多外勤。这种大手笔的“用人”,让中国人寿、平安、太平洋等保险公司广东分公司叹为观止,甚至怀疑美亚财险的资金能否供得起如此庞大的广东队伍。

事实证明,美亚财险的资金并没有什么负担,而庞大的广东团队,的确为广东公司注入了强大的“战斗力”。不到一年,广东公司的业绩就有了质的飞跃。开业第一年,广东公司就完成了1.1亿多元保费。在保费增长上,广东与深圳两地公司共同达到了美亚公司全国市场增长的36%。这使广东公司成为继上海、深圳之后,美亚财险在中国增长最快的新兴区域。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