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4.0是什么?
“中国经济4.0”这个提法是原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刘国光在2017年9月份提出的,当时他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 “现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实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认为这就是中国经济4.0。” 刘国光认为,从生产要素投入和产出效率看,中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驱动,是“资本深化型”增长;今后则应转向依靠创新,他就是基于这样的分析提出了“中国经济4.0”的概念。 他提到当前我们正面临一个重要的历史关口——“中等收入陷阱”,要想摆脱这一陷阱,就必须推进改革,而“中国经济4.0”正是基于这样一个大背景提出的。 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呢?就是指一个国家的人均GDP水平达到或接近中等收入水平时,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产生的种种问题。 这个“陷阱”曾经让拉美国家陷入困境。上世纪50年代,拉美各国普遍实现了民主选举,但经济发展的水平却很有限,60年代之后,这些国家纷纷出现高失业率、高通货膨胀和高贸易赤字并存的状态,经济发展乏力并由此陷入困境。
通过深化改革调整结构,我国经济已步入新常态,但这种转型是渐进的。随着“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等战略的实施,技术进步将成为下一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创新驱动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正在席卷而来,它将3D打印、机器人、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量子信息技术、纳米技术和生物技术等多种最新的科技成果综合为一体,与以往任何一次技术革命相比,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步伐将更快,影响将更广,程度将更深刻。在这次划时代的革命当中,中国制造将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21世纪是数字化的时代,我们正一步步进入大数据时代。20年前,信息科技逐渐走入家家户户,而未来20年,网络连接将几乎覆盖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在未来,智能网络将无处不在。未来城市里的汽车将互相结合、互联互通,它们将实现自动驾驶。物联网的发展将使城市交通更安全、更便捷、更有效。
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将得到发展,从而代替人类完成更多繁琐、重复而且危险的工作。未来的制造业将出现新的发展,生产流程将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甚至自动化。全球将形成一个分散、多元和高度灵活的生产模式,人们的需求能得到高度的满足和定制。随着数字化不断向工业发展,生产率将大大提高。这些前所未有的科技进步将给各国创造巨大的财富,提高社会生产力,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更加美好。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第四次工业革命同样如此。科技进步就像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时代发展进步的同时,也会造成一定的破坏性和风险性。新的技术革命发展将给各国政府带来一系列挑战。
由于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发展,未来很多工作岗位将被取代,这将导致严重的失业问题。以英国为例,未来10~20年间,大约有五分之一的就业岗位受到高科技的冲击。在所有受到威胁的岗位中,低技能、低薪资的岗位受影响最大。此外,高科技带来的生产率的提高将使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2014年,全世界最富有的85个人的财富与全球34亿最贫困人口的财富总和相同。未来,随着高科技的发展,极少数人将创造绝大部分的社会财富,而大多数人将逐渐被边缘化。这种状况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从而可能对各国政府产生信任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