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经济会崩溃吗?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堆问题,比如说房子,教育,医疗的问题,其实这些问题都是同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而已,就是分配的问题。我们的生产函数是这样的: 生产=消费+投资; 因此如果我们的GDP是100块钱的话 其中:消费者支出40元; 投资者(包括政府和企业)支出60元; 所以GDP的增量就等于消费者增加的消费量与投资者增加的投资量的差值: 增长的来源等于消费的增量减去投资的增量。 我们现在的GDP是多少呢?25万亿美元左右。
按照美国的计算方法,我们每年的GDP增长率应该是8%以上,否则就是通缩了。我们每年至少要消耗掉1.75亿美元的商品与服务,否则就造成5%以上的通货膨胀。 但是事实是我们并没有在消耗这么多商品与服务费,因为我们的GDP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是用来购买本国生产的商品的,大约60%左右的GDP是用于购买本国的产品和服务而不算在外贸帐户上的(美国是90%,日本是60%)。所以如果按照美国的计算方法,我们的GDP其实是没有增长的,甚至可能是萎缩的……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消费者虽然没钱但是想买的东西越来越多了——这就是债务消费,房贷,车贷,各种贷……而我们赚的钱还没有以前多,或者说工资没有以前高了,于是人们想用更少的钱去买更多的东西,于是去借钱,这就形成了泡沫。这个泡沫如果破了,我们的GDP就萎缩了,我们就不可能再用“增长”来掩盖矛盾和问题了,到那时,麻烦就大了。
戈升优质答主中国经济不可能崩溃,因为中国一直有非常强大的纠错机制。中国在改革之初的指导思想就是“摸着石头过河”。什么叫“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我没有办法做到万无一失,但是我可以不断尝试和纠错。而且中国经济是一个非常注重实证和实效的经济体。
美国非常鼓励创新,如果创新失败了,不会有人去指责你,因为他知道创新一定会有失败。而我们中国人不太鼓励创新,如果创新失败了,这个创新者在中国很难再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但是中国非常鼓励“事后诸葛亮”,只要你最后成功了,谁都能讲你成功之前是怎么思考的。我们从来不鼓励“事前诸葛亮”,也就是说我不能去做一些事前大家都不看好,但后来成功了的事情。所以我们没有真正的创新文化,但是有一个事后总结经验的文化。
所以,一些错误一旦出现了,就一定会得到纠正。而且,中国在纠错的时候采取的手段往往是非市场化的手段。比如前面讲的2003--2005年钢铁和水泥价格的快速上涨,就是因为出现了过热的情况而出现的,这是市场对前段时期的错误行为的修正。一旦这个修正出现,政府就开始干预。钢铁、水泥的投资规模重新变得很大。当价格重新开始下跌的时候,政府又开始干预,让产能增长放缓。所以导致一些基础物品的价格总是呈倒V字形在波动。价格水平在某个位置上形成一个“天花板”,在另外一个水平上形成一个“铁地板”。这就是政府非市场化手段的具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