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建集团改制原因?

井小庆井小庆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电建”)作为世界五百强企业,旗下拥有全生命周期工程投融资、设计咨询和土木建筑等九大业务板块,业务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然而就是这个享誉世界的央企巨头,其改制历程堪称传奇。

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新中国成立之初国营工业体系的基本建立,国内开始了对大型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当时处于初创阶段的中国电力建设(原名称“中国水电建设”)就被纳入了改造的范围。

经过与各方谈判协商,1978年2月,《关于组建中国水利水电建设总局问题的协议》正式签订,确定由国务院委托水利电力部代理行使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代表国家进行产权管理并负责组织日常经营管理工作;企业实行部门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从此,中国电力建设开启了公司化改革进程。 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改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国有性质和企业运行机制,到九十年代中期,改革再次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1995年开始,以“市场为中心”的改革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国有企业改革也进入关键阶段的进程。这时位于改革深水区的中国电建迎来了一直致力于国企改革的华融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华融国际进入中国电建后,从改变决策体制入手,首先打破了原有的“党委会—总经理办公会”(简称“双轨制”)决策模式,建立了“董事会—经理机构”(BOD-BOQ)的决策机制;接着又以市场为导向,在内部推行事业部制改革,构建起适应市场运作的经营管理体系。通过一系列改革,一个产权明晰、责权明确、统筹有序、运转高效的现代企业制度初步形成。

除了实现内部治理模式的外部适应性调整外,华融国际还通过增资扩股、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方式逐步减少自身对中国电建的持股比例,最终于2006年10月完成了与中国电力投资集团的资产重组,彻底结束了中外合作的时代。

白孝波白孝波优质答主

2008年2月,国资委对中央企业又展开了一轮大的规划与调整。“32家以工程承包为主的企业将合并为2~3家特大型工程承包企业”成为当年24家中央企业主辅分离及管理层级调整的重头戏——32家工程总承包央企除了中船、中铝等几家有工程建筑板块的特大企业外,其余的20多家企业将并成2~3家。2008年2月下旬,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内部会议上指出,国资委将“把工程建设产业打造成世界第一梯队”。按照他的构想:“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综合性、跨国房建企业集团,力争在世界上房建排前10位,形成像通用电气(GE)、杜邦这样的综合竞争力很强的企业”。

而中国电建集团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领域的综合竞争力,几乎已可以与其所处集团相提并论。在2004年、2005年的ENR/建筑时报公布的“全球最大225家国际工程承包商”排名上,水电集团分列第50和49位(比工程集团分别高14位),国际营业额占比分别为57.4%和59.2%。水利水电建设早已成为电力建设的“两翼”之一。

早在2007年4月份,就有报道披露“以两大电网为主组建的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已经成型,与以发电为主组建的两大公司齐头并进,发电和输配电领域全面重组后将完成中国电力产业集团的最终格局……2006年年底,由电力规划设计总院、中国水电工程顾问公司两家设计咨询机构为基础组建的‘中电控股有限公司,方案已上报国资委’”。

一位电力建设系统的中层干部对中国政府采购网记者说,“当时,我们还希望工程集团和设计集团能够合并呢。两家的人员都有不少水利水电建设方面的,这样实力更猛、更有竞争力”。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