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状况分哪几类?
企业生命周期学说认为,任何企业都有其自己的生命周期,就像人从生到死一样自然。 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企业,其生命周期有不同的表现形态;同一行业、同一地区、同一时期的企业,因其自身的特质(如规模、年龄等)而使其生命周期各有异同。 总之,企业的生命周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所谓“相对”,是指相比较而言的,是就某一阶段与另一阶段相比、或同一种类型的企业与其自身的以往和以后的状况相比。我们只有通过比较才能发现差异,才能明确地看出某个企业的生命周期的所在。
1. 创业期——这是企业生命的起始阶段。一个梦想产生、创业者出现并拥有第一笔资金开始创业,企业便进入了创业期。在这个时期里,新创办的公同往往表现出较大的生命力,因为他们富有激情和冲劲,能够克服创业过程中的种种困难,想方设法让公司存活下来。随着资金的到位、生产技术的掌握、销售网络的建立,公司的创业过程随之完成,企业进入成长期。
2. 成长期——这个时期的企业正意气风发,他们不断开拓市场,扩大生产,增加投入,企业利润因此而大幅度上升。这一阶段的公司一般不再需要外来的资金注入就能正常运转,因为前期的创业风险早已过去,新的产品或者服务在市场上已经得到认可。不过,在成长的后期,由于前期创业的激情逐渐消退,企业管理层可能会因为缺乏创新而丧失进取心,不思进取的企业当然不会有美好的未来。
3. 成熟期——这是企业生命的一个较为平稳的阶段。在这一时期,企业已经有了充足的经验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管理层不再为日常运作而大费脑筋。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和市场占有率的提升,企业效益水涨船高。虽然处于成熟期的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往往是来自内部(如管理不善、人才流失等),但外部的竞争压力并不会因此消失,而是更加趋于平稳。
4. 衰退期——这是企业生命的最后时段,也是企业最脆弱的时期。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和企业经营失误的增多,企业开始走上衰败之路。一方面,企业必须投入更多的资源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动;另一方面,企业现有的市场份额又难以保持甚至有可能继续萎缩,原有的盈利模式可能遭受挑战。如果企业无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那么它的衰退就是不可避免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