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对外担保是什么?
1、什么是对外保证 对外保证,是指企业以自身信用作为保证,为其他企业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的贷款、贸易等融资行为所提供的担保。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第16条规定: “公司向其他企业投资或者为他人提供担保,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董事会或者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 ”公司为企业提供担保必须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同意,并在章程授权范围内,按法律规定的程序办理。 《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廉洁从业规定》对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的合规风控管理做出了要求,其中规定: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在履行适当性义务时,应当根据客户的交易目的和交易习惯,对客户进行分层管理,实施差异化信息告知和风险揭示,并制定相应的事后核查措施,确保适当性义务的切实落实。
2、哪些主体可以作为被担保人? 企业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银行、小贷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甚至互联网金融公司、典当行等作为被担保人。 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企业都能作为被担保对象,比如房地产企业和金融行业企业。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个人贷款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贷款人不得发放贷款: (七)除贷款原因以外,借款人的生产经营项目、贷款用途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的;
3、担保方式有哪些? 企业的担保方式主要包括:抵押、质押、留置、保证金、保险单质押、商业汇票贴现、保理和信用证等。不同的担保方式其法律后果不同,企业对采用何种担保方式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4、需要注意的问题 签订担保合同时应注意担保的主债权金额和期限是否与贷款合同一致。 有的公司对单笔业务的担保额度允许在一定限额内超期使用,对此应明确期限和额度。 对于超期使用的部分,是否有额外的费用产生以及如何收取相关费用,也应予以明确约定。 对于反担保的实现顺序和时间节点也需作出明确的安排。